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市政工程论文--排水工程(沟渠工程、下水道工程)论文

基于健康水文循环理念的盘锦河畔水乡片区城市设计方案优化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5-27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传统城市规划及建设中对于水文过程的忽视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城市设计的生态化和精细化转向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城市建设中对水文过程研究的重视第16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6-17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1.4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国外研究综述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国内研究综述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国内外研究总结第23-24页
    1.5 研究框架第24-27页
第二章 健康水文循环理念及其在河畔水乡片区的应用第27-59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解析第27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水文循环过程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健康水文循环理念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健康水文循环理念下的城市设计第33页
    2.2 水文循环理念下的城市设计相关研究第33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相关理论研究第33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相关实践探索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水文循环设计的范式转变第39-41页
    2.3 水文循环过程与城市空间要素的关联分析第41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水流过程与空间要素的关系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汽流过程与空间要素的关系第43-44页
    2.4 河畔水乡片区健康水文循环设计潜力分析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水文环境与建设背景概况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健康水文循环设计的必要性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研究范围界定第47-48页
    2.5 河畔水乡片区健康水文循环空间设计目标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水生态目标——结合水流过程的小流域生态用地格局构建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水安全目标——结合水流过程的小流域建设用地布局控制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水舒适目标——结合汽流过程的小流域建筑布局形态优化第51-53页
    2.6 支撑水文循环设计的模拟技术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2.6.1 基于GIS的地表径流模拟第53-56页
        2.6.2 SWMM城市暴雨管理模型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2.6.3 Phoenics微气候模拟模型第57-58页
    2.7 小结第58-59页
第三章 基于水生态目标的小流域水文空间结构构建第59-83页
    3.1 基础水文数据准备第59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GIS数据库构建第60-64页
    3.2 水流过程的模拟与识别第64-7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降雨产流过程模拟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地表径流过程模拟第66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出水口汇流量模拟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重点水文格局的识别第68-70页
    3.3 顺应地表径流路径的水文廊道系统构建第70-7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汇水层次第70-7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水文廊道网络格局构建第71-7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水文廊道空间生态恢复第73-75页
    3.4 耦合水文战略节点的湿地系统构建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保护自然湿地斑块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增加人工湿地斑块第7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塑造生态体验空间第77-78页
    3.5 改善水文调节区域的绿地网络系统构建第78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5.1 保障雨水消纳功能的绿地网络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3.5.2 契合城市功能的水绿开放空间系统第79-82页
    3.6 小结第82-83页
第四章 基于水安全目标的小流域建设用地布局控制第83-105页
    4.1 小流域水安全控制层次第83-8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源头——用地指标控制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过程——要素布局控制第84-85页
    4.2 小流域水安全控制方法第85-8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水文模拟法第8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数值计算法第85-86页
    4.3 小流域水安全用地指标控制第86-9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建设强度指标修正第86-9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雨水控制指标补充第92-95页
    4.4 典型住区水安全要素布局控制第95-10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下垫面要素布局第96-10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雨水设施布置第100-104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104-105页
第五章 基于水舒适目标的小流域建筑布局形态优化第105-125页
    5.1 汽流过程的模拟与分析第105-11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汽流过程模拟范围的选取第105-10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空间模型的建立与模拟第106-10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气候环境要素的分析第109-113页
    5.2 小流域水环境舒适度评价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滨水界面水环境舒适度评价第113-11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住区内部水环境舒适度评价第115-116页
    5.3 滨水界面建筑布局形式优化第116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增强温湿效应的建筑退线距离界定第11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改善建筑平面布局与风向的夹角关系第116-11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协调建筑高度布局与风向的对应关系第118-119页
    5.4 住区内部建筑布局形式优化第119-12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满足日照需求的建筑朝向选择第119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协调季节需求的布局模式选择第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提升环境品质的绿化水体形式选择第121-123页
    5.5 小结第123-125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25-127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125页
    6.2 主要创新点第125-126页
    6.3 研究的局限性第126-127页
参考文献第127-131页
作者简介第131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31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实际项目第131-133页
致谢第133页

论文共13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面向双侧随机问题的配电网规划及技术适应性评估研究
下一篇:750KV信洛Ⅰ线雷电防护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