带导流板的冲击/气膜流动与换热特性研究
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6-28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6-17页 |
1.2 火焰筒冷却研究综述 | 第17-26页 |
1.2.1 火焰筒冷却技术发展 | 第17-20页 |
1.2.2 带导流板的冲击/气膜冷却 | 第20-22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2-26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26-28页 |
第二章 冲击/气膜流场测量方法研究 | 第28-36页 |
2.1 冲击/气膜流场测试手段 | 第28-29页 |
2.2 冲击/气膜流场相似研究 | 第29-34页 |
2.2.1 相似理论介绍 | 第29-30页 |
2.2.2 冲击/气膜流场相似方法 | 第30-34页 |
2.2.3 实验参数的确定 | 第34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34-36页 |
第三章 冲击/气膜流场实验研究 | 第36-62页 |
3.1 实验方案 | 第36-47页 |
3.1.1 实验系统 | 第36-42页 |
3.1.2 PIV测量系统 | 第42-45页 |
3.1.3 实验工况 | 第45-46页 |
3.1.4 参数定义 | 第46页 |
3.1.5 测量误差与不确定度分析 | 第46-47页 |
3.2 f型冲击/气膜流场分析 | 第47-52页 |
3.2.1 吹风比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3.2.2 温比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3.2.3 冲击间隙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3.2.4 冲击孔展向间距的影响 | 第50-51页 |
3.2.5 导流环形状对影响 | 第51-52页 |
3.3 t型冲击/气膜流场分析 | 第52-59页 |
3.3.1 热流湍流度的影响 | 第52-53页 |
3.3.2 t型和f型冲击/气膜流场对比分析 | 第53-55页 |
3.3.3 吹风比的影响 | 第55页 |
3.3.4 温比的影响 | 第55-56页 |
3.3.5 冲击间隙的影响 | 第56-57页 |
3.3.6 冲击孔展向间距的影响 | 第57-58页 |
3.3.7 导流环形状的影响 | 第58-5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2页 |
第四章 冲击/气膜流场数值模拟 | 第62-74页 |
4.1 数值模拟方法 | 第62-69页 |
4.1.1 物理模型及边界条件 | 第62页 |
4.1.2 网格划分及独立性验证 | 第62-63页 |
4.1.3 控制方程 | 第63-65页 |
4.1.4 计算参数设置 | 第65-66页 |
4.1.5 湍流模型选择 | 第66-69页 |
4.2 无量纲参数对流场影响 | 第69-73页 |
4.2.1 参数定义及计算工况 | 第69页 |
4.2.2 结果分析 | 第69-73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73-74页 |
第五章 冲击/气膜综合冷效实验研究 | 第74-92页 |
5.1 实验方案 | 第74-81页 |
5.1.1 实验系统 | 第74-79页 |
5.1.2 实验工况 | 第79-80页 |
5.1.3 参数定义 | 第80页 |
5.1.4 不确定度分析 | 第80-81页 |
5.2 f型冲击/气膜流场分析 | 第81-85页 |
5.2.1 吹风比的影响 | 第81-82页 |
5.2.2 冲击间隙比的影响 | 第82-84页 |
5.2.3 冲击孔展向间距比的影响 | 第84页 |
5.2.4 冲击孔流向间距的影响 | 第84-85页 |
5.2.5 经验公式整理 | 第85页 |
5.3 t型冲击/气膜流场分析 | 第85-89页 |
5.3.1 吹风比的影响 | 第86页 |
5.3.2 冲击间隙比的影响 | 第86-87页 |
5.3.3 冲击孔展向间距比的影响 | 第87-88页 |
5.3.4 孔径的影响 | 第88-89页 |
5.3.5 经验公式整理 | 第89页 |
5.4 t型和f型冲击/气膜综合冷效对比分析 | 第89-90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0-92页 |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92-94页 |
6.1 总结 | 第92-93页 |
6.2 展望 | 第93-9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4-98页 |
致谢 | 第98-100页 |
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