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引言 | 第10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7页 |
1.2.1 退役汽车回收利用监管体系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退役汽车拆解工艺及装备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2.3 虚拟样机技术在整车行驶平顺性中的应用现状 | 第16页 |
1.2.4 尚待解决的问题 | 第16-17页 |
1.3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7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7-20页 |
第2章 退役汽车拆解特性与拆解装备配置方案 | 第20-39页 |
2.1 退役汽车整车拆解特性分析 | 第20-27页 |
2.1.1 汽车基本构造及退役特点 | 第20-22页 |
2.1.2 退役汽车拆解特性 | 第22-24页 |
2.1.3 退役汽车整车拆解实验 | 第24-27页 |
2.2 退役汽车拆解装备配置方案研究 | 第27-37页 |
2.2.1 基于拆解装备配置的企业收益率数学模型建立 | 第28-29页 |
2.2.2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 | 第29-31页 |
2.2.3 可行解构造及求解流程 | 第31-33页 |
2.2.4 企业拆解作业模式的选择 | 第33-37页 |
2.3 小批量退役汽车拆解工艺路线及装备配置 | 第37-38页 |
2.3.1 小批量退役汽车拆解工艺路线 | 第37页 |
2.3.2 小批量退役汽车拆解装备配置 | 第37-3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移动式拆解平台总体设计分析 | 第39-56页 |
3.1 移动式拆解平台总体设计方案 | 第39-43页 |
3.1.1 拆解平台功能需求分析 | 第39页 |
3.1.2 拆解平台改装设计原则 | 第39-40页 |
3.1.3 拆解平台总体方案 | 第40-43页 |
3.2 拆解平台专用作业装置设计与选型 | 第43-52页 |
3.2.1 汽车提升翻转机构 | 第43-50页 |
3.2.2 其他专用机构及处理设备 | 第50-51页 |
3.2.3 副车架平台组件 | 第51-52页 |
3.3 拆解平台液压驱动系统设计与分析 | 第52-55页 |
3.3.1 液压系统基本组成 | 第52-53页 |
3.3.2 拆解平台液压系统工作原理 | 第53-5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4章 拆解工况下典型拆解机构动力学仿真研究 | 第56-84页 |
4.1 提升翻转机构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| 第56-63页 |
4.1.1 多刚体动力学的理论基础 | 第56-59页 |
4.1.2 提升翻转机构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59-63页 |
4.2 拆解工况下提升翻转动作分析 | 第63-67页 |
4.2.1 两种提升翻转动作方案 | 第63-65页 |
4.2.2 翻转过程中负载力矩力臂的变化规律 | 第65-67页 |
4.3 提升翻转设计方案仿真分析 | 第67-76页 |
4.3.1 A方案驱动和负载的添加 | 第67-68页 |
4.3.2 模型验证及运动传递规律 | 第68-69页 |
4.3.3 翻转转速对啮合对接触力的影响 | 第69-75页 |
4.3.4 翻转转速对传动效率的影响 | 第75-76页 |
4.4 提升翻转应用方案仿真分析 | 第76-82页 |
4.4.1 B方案驱动和负载的添加 | 第76-77页 |
4.4.2 预处理工序仿真 | 第77-80页 |
4.4.3 整车拆解工序仿真 | 第80-82页 |
4.5 不同方案的仿真结果与理论值的对比分析 | 第82-83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83-84页 |
第5章 移动式拆解平台系统多体动力学建模分析 | 第84-94页 |
5.1 整车建模方法与简化 | 第84-86页 |
5.1.1 ADAMS/Car建模基础 | 第84-85页 |
5.1.2 整车参数获取及简化原则 | 第85-86页 |
5.2 移动式拆解平台仿真模型的建立 | 第86-92页 |
5.2.1 前悬架系统模型 | 第87-89页 |
5.2.2 后悬架系统模型 | 第89页 |
5.2.3 转向系统模型 | 第89-90页 |
5.2.4 动力系统模型 | 第90页 |
5.2.5 车轮与轮胎模型 | 第90-91页 |
5.2.6 拆解平台模型 | 第91-92页 |
5.3 移动式拆解平台整车装配模型 | 第92-9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93-94页 |
第6章 行驶工况下拆解平台平顺性仿真试验研究 | 第94-109页 |
6.1 仿真试验方法与道路模型 | 第94-99页 |
6.1.1 路面不平度的数学模型 | 第94-95页 |
6.1.2 平顺性仿真试验方法 | 第95-96页 |
6.1.3 道路模型的建立 | 第96-99页 |
6.2 脉冲路面输入的行驶平顺性分析 | 第99-103页 |
6.3 随机路面输入的行驶平顺性分析 | 第103-108页 |
6.3.1 行驶车速对平顺性的影响 | 第103-106页 |
6.3.2 路面等级对平顺性的影响 | 第106-108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08-109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109-112页 |
7.1 研究总结 | 第109-110页 |
7.2 研究展望 | 第110-112页 |
致谢 | 第112-11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13-11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 | 第117-118页 |
附录 A 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求解程序 | 第118-12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