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汽车工程论文--汽车理论论文--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论文

车辆三自由度平面运动稳定性的非线性分析及控制策略评价

提要第1-8页
符号说明第8-9页
第1章 绪论第9-34页
   ·研究意义第9-10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-29页
     ·车辆操纵稳定性分析第10-21页
     ·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第21-27页
     ·车辆操纵稳定性控制策略的评价方法第27-29页
   ·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内容第31-34页
第2章 纵向加速度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34-53页
   ·车辆模型的建立第34-39页
     ·车辆坐标系的定义第34页
     ·车辆动力学方程的建立第34-37页
     ·轮胎力的表达式第37-39页
   ·纵向加速度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第39-46页
     ·线性稳定性分析理论第39-41页
     ·车辆动力学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第41-46页
   ·仿真实验验证第46-51页
     ·紧急制动和转向试验第47-49页
     ·缓慢减速和转向试验第49-5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51-53页
第3章 基于非线性动力学的车辆平面运动稳定性分析第53-92页
   ·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第53-58页
     ·相平面、相轨迹和奇点第53页
     ·非线性系统解的各种形式第53-55页
     ·混沌运动的数值识别第55-58页
   ·车辆动力学系统的相空间分析第58-77页
     ·二自由度车辆模型的相平面特性分析第59-66页
     ·三自由度车辆模型的相空间特性分析第66-77页
   ·基于遗传算法的车辆动力学系统平衡点的求解及分析第77-86页
     ·车辆动力学系统平衡点的求解第78-79页
     ·二自由度车辆动力学系统的平衡点第79-81页
     ·三自由度车辆动力学系统的平衡点第81-86页
   ·三自由度车辆系统的分岔和混沌动力学分析第86-91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1-92页
第4章 基于胞映射法的车辆三自由度平面运动吸引域分析第92-119页
   ·引言第92-98页
     ·基本概念第95-96页
     ·胞映射法的基本思想第96页
     ·确定P-K 运动和P-K 运动吸引域的算法第96-98页
   ·车辆三自由度转向运动吸引域的确定第98-108页
     ·胞映射法求解车辆动力学系统的吸引域第98-104页
     ·相空间搜索法求解系统的吸引域第104-108页
   ·车辆三自由度平面运动稳定区域的确定第108-112页
   ·实例分析第112-11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18-119页
第5章 基于吸引域分析的车辆稳定性控制策略评价第119-146页
   ·车辆转向稳定性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第119-122页
     ·直接橫摆力矩控制方法第119-120页
     ·四轮转向控制方法第120-122页
   ·直接橫摆力矩控制评价第122-130页
     ·相空间搜索法求解控制系统的吸引域第123-128页
     ·胞映射法求解控制系统的吸引域第128-130页
   ·四轮转向控制评价第130-141页
     ·相空间搜索法求解控制系统的吸引域第131-135页
     ·胞映射法求解控制系统的吸引域第135-141页
   ·直接橫摆力矩控制与四轮转向控制对比评价第141-145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145-146页
第6章 全文总结第146-149页
   ·论文的工作总结第146-147页
   ·论文的创新点第147-148页
   ·研究展望第148-149页
参考文献第149-157页
附录第157-166页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6-167页
致谢第167-169页
摘要第169-172页
ABSTRACT第172-175页

论文共17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闭环控制的半挂汽车列车行驶稳定性研究
下一篇:半挂汽车列车弯道制动行驶方向稳定性及协调控制策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