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诉讼法论文--民事诉讼法论文

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绪论第11-2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综述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境外研究综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总体评价第18页
    1.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思路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9页
    1.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内容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结构安排第20页
    1.5 拟创新之处第20-21页
第2章 民事诉讼自认制度概述第21-30页
    2.1 民事诉讼自认的概念与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民事诉讼自认的概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民事诉讼自认的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2.2 民事诉讼自认制度与相关制度的比较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民事诉讼自认与认诺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民事诉讼自认与当事人的承认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民事诉讼自认与当事人陈述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民事诉讼自认与犯罪嫌疑人、被告人自白第25页
    2.3 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历史沿革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1982 年试行的《民事诉讼法》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1991 年《民事诉讼法》及其司法解释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2001 年的《证据规定》第28-29页
    小结第29-30页
第3章 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其问题第30-36页
    3.1 现行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立法背景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《证据规定》还存在固有的缺憾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恶意、虚假诉讼自认普遍存在第31-32页
    3.2 现行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具体内容第32页
    3.3 存在的问题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第8条和第74条存在冲突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我国诉讼自认制度的理念不明确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诉讼外自认与诉讼上自认缺乏衔接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我国不知之陈述的定性不明确第34-35页
    小结第35-36页
第4章 域外及我国台湾地区民事诉讼自认制度及其比较第36-42页
    4.1 英美法系的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英国的诉讼自认制度规定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美国的诉讼自认制度规定第37-38页
    4.2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的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日本的诉讼自认制度规定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德国的诉讼自认制度规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我国台湾地区的诉讼自认制度规定第39-40页
    4.3 两大法系国家和地区的诉讼自认制度的比较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相同点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不同点第40-41页
    小结第41-42页
第5章 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完善第42-49页
    5.1 完善民事诉讼自认制度应遵从的原则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辩论主义原则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处分原则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诚实信用原则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程序公正与效益原则第44-45页
    5.2 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自认制度的具体内容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消除第8条和第74条之间的冲突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明确我国诉讼自认制度的理念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有效衔接诉讼外自认和诉讼上自认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明确我国不知之陈述的定性第47-48页
    小结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1页
致谢第51页

论文共5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我国涉案财物刑事扣押制度研究
下一篇:民事协议管辖制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