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引言 | 第15-26页 |
1 研究背景 | 第15-20页 |
1.1 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感知的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2 疾病感知的护理干预研究现状 | 第19-20页 |
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20-21页 |
2.1 研究目的 | 第20-21页 |
2.2 研究意义 | 第21页 |
3 操作性定义及理论依据 | 第21-25页 |
3.1 操作性定义 | 第21页 |
3.2 理论依据 | 第21-25页 |
4 技术路线 | 第25-26页 |
第一部分 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感知研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| 第26-42页 |
1 对象与方法 | 第26-29页 |
1.1 研究对象 | 第26-27页 |
1.2 研究工具 | 第27-28页 |
1.3 资料收集方法 | 第28页 |
1.4 统计分析 | 第28页 |
1.5 质量控制 | 第28-29页 |
2 研究结果 | 第29-36页 |
2.1 患者一般资料 | 第29-30页 |
2.2 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感知得分情况 | 第30-31页 |
2.3 血液透析患者医学应对方式得分情况 | 第31页 |
2.4 血液透析患者希望水平得分情况 | 第31-32页 |
2.5 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感知与医学应对方式的相关性 | 第32页 |
2.6 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感知与希望水平的相关性 | 第32-33页 |
2.7 影响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感知的因素分析 | 第33-36页 |
3 讨论 | 第36-42页 |
3.1 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感知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| 第36-37页 |
3.2 血液透析患者疾病感知的影响因素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3 调查结果对干预方案的思考 | 第41-42页 |
第二部分 基于自我调节模式的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的影响 | 第42-75页 |
1 研究设计 | 第42页 |
2 研究对象与方法 | 第42-56页 |
2.1 研究对象 | 第42-43页 |
2.2 研究工具 | 第43-44页 |
2.3 干预方案 | 第44-54页 |
2.4 资料收集方法 | 第54页 |
2.5 统计分析 | 第54页 |
2.6 质量控制 | 第54-55页 |
2.7 伦理原则 | 第55-56页 |
3 研究结果 | 第56-68页 |
3.1 样本流失情况 | 第56页 |
3.2 干预组与对照组患者基线资料均衡性比较 | 第56-60页 |
3.3 干预后两组患者资料比较 | 第60-68页 |
4 讨论 | 第68-75页 |
4.1 基于SRM的干预可改善患者的疾病感知水平 | 第68-69页 |
4.2 基于SRM的干预对患者医学应对方式的作用 | 第69-71页 |
4.3 基于SRM的干预对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| 第71-72页 |
4.4 基于SRM的干预可以降低患者透析间期体重增长值 | 第72-73页 |
4.5 干预效果评价 | 第73-75页 |
结论 | 第75-77页 |
1 研究主要结论 | 第75页 |
2 研究的创新性、局限性及展望 | 第75-77页 |
2.1 研究的创新性 | 第75页 |
2.2 局限性 | 第75-76页 |
2.3 展望 | 第76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5页 |
综述 | 第85-9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0页 |
附录 | 第90-99页 |
个人简历 | 第99-100页 |
致谢 | 第100-10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