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无线电电子学、电信技术论文--基本电子电路论文--脉冲技术、脉冲电路论文

强电磁脉冲下传导防护器件瞬态响应特性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符号对照表第12-13页
缩略语对照表第13-1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20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6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电磁脉冲防护器件测试技术研究现状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电磁脉冲防护器件瞬态响应特性研究现状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电磁脉冲的防护器件电路模型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1.3 本文内容与结构第18-20页
第二章 电磁脉冲波形特征与脉冲直接注入测试方案搭建第20-34页
    2.1 强电磁脉冲源产生环境与波形时频域特征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静电(ESD)的产生环境与波形时频域特征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雷电(LEMP)的产生环境与波形时频域特征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核电磁脉冲(HEMP)的产生环境与时频域波形特征第24-27页
    2.2 传导防护器件的测试方法分析第27-33页
    2.3 小结第33-34页
第三章 强电磁脉冲下防护器件防护机理和防护性能参数第34-42页
    3.1 气体放电管(GDT)工作原理及防护性能参数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气体放电管的放电过程研究分析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气体放电管防护参数分析第34-36页
    3.2 压敏电阻(MOV)工作原理及其防护性能参数分析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基于压敏电阻的内部结构的响应机理研究分析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压敏电阻的防护参数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3.3 瞬态抑制二极管(TVS)工作原理及其防护性能参数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基于瞬态抑制二极管的击穿过程的响应机理研究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瞬态抑制二极管的防护参数分析第39页
    3.4 小结第39-42页
第四章 强电磁脉冲下传导防护器件瞬态响应特性研究第42-76页
    4.1 气体放电管瞬态响应特性第43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同种型号气体放电管防护性能参数非线性研究第44-4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不同型号气体放电管防护性能参数非线性研究第49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气体放电管防护设计使用方法第52页
    4.2 压敏电阻瞬态响应特性第52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同种型号压敏电阻防护性能参数非线性研究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不同型号压敏电阻瞬态防护性能参数非线性研究第57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压敏电阻防护设计使用方法第65-66页
    4.3 TVS瞬态响应特性第66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TVS防护性能参数非线性研究第67-7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强电磁脉冲下TVS的失效模式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TVS防护设计使用方法第73页
    4.4 小结第73-76页
第五章 强电磁脉冲下传导防护器件的电路模型研究第76-92页
    5.1 双指数脉冲源的电路模型第77-79页
    5.2 气体放电管电路模型实现方案第79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基于脉冲注入获取器件的瞬态响应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气体放电管动态伏安特性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气体放电管的Pspice等效电路模型的实现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气体放电管电路模型的评估验证第82-83页
    5.3 压敏电阻电路模型实现方案第83-9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压敏电阻动态伏安特性的研究第83-87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压敏电阻的Pspice等效电路模型的实现第87-9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压敏电阻电路模型的评估验证第90-91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91-92页
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2-94页
    6.1 本文总结第92-93页
    6.2 本文展望第93-94页
参考文献第94-96页
致谢第96-98页
作者简介第98-99页

论文共9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65nm NMOS器件的HCI效应仿真与测试
下一篇:MMIC中电感的设计及模型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