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2-3页 |
| Abstract | 第3-4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7-11页 |
| 1.1 研究背景 | 第7-8页 |
| 1.2 研究目的 | 第8页 |
| 1.3 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| 1.3.1 理论意义 | 第8页 |
| 1.3.2 实践意义 | 第8-9页 |
| 1.4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9-11页 |
| 1.4.1 研究思路 | 第9页 |
| 1.4.2 研究方法 | 第9-10页 |
| 1.4.3 研究路线图 | 第10-11页 |
| 第2章 研究综述 | 第11-20页 |
| 2.1 国外研究 | 第11页 |
| 2.2 国内研究 | 第11-14页 |
| 2.3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14-18页 |
| 2.3.1 生成的含义 | 第14-15页 |
| 2.3.2 生成性教学 | 第15页 |
| 2.3.3 化学生成性教学 | 第15页 |
| 2.3.4 化学生成性教学的特征 | 第15-18页 |
| 2.4 研究的理论基础 | 第18-20页 |
| 2.4.1 建构主义理论 | 第18页 |
| 2.4.2 人本主义理论 | 第18-19页 |
| 2.4.3 耗散理论 | 第19-20页 |
| 第3章 课堂观察量表的开发 | 第20-24页 |
| 3.1 分析设计阶段 | 第20-21页 |
| 3.1.1 观察点的解读 | 第20-21页 |
| 3.1.2 编制初始观察量表 | 第21页 |
| 3.2 试用修订阶段 | 第21页 |
| 3.3 正式使用阶段 | 第21-24页 |
| 第4章 课堂观察统计分析 | 第24-42页 |
| 4.1 观察记录汇总 | 第24-37页 |
| 4.1.1 对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情境性特征的实施现状分析 | 第26-31页 |
| 4.1.2 对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互动性特征的实施现状分析 | 第31-35页 |
| 4.1.3 对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开放性特征的实施现状分析 | 第35-36页 |
| 4.1.4 对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生命性特征的实施现状分析 | 第36-37页 |
| 4.2 观察结论 | 第37-42页 |
| 4.2.1 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的实施亮点 | 第38-39页 |
| 4.2.2 初中化学生成性教学的问题 | 第39-42页 |
| 第5章 课堂实施生成性教学的改进策略 | 第42-54页 |
| 5.1 学科观念,高效生成 | 第42-46页 |
| 5.2 教学实验,互动生成 | 第46-49页 |
| 5.3 教学情境,开放生成 | 第49-52页 |
| 5.4 教学机智,灵活生成 | 第52-53页 |
| 5.5 多元评价,激发生成 | 第53-54页 |
| 第6章 结论与反思 | 第54-55页 |
| 6.1 研究结论 | 第54页 |
| 6.2 研究不足 | 第54-55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5-57页 |
| 附录A 化学生成性教学课堂观察初始量表 | 第57-59页 |
| 附录B 访谈提纲 | 第59-60页 |
| 附录C 访谈转录 | 第60-62页 |
|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62-63页 |
| 致谢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