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组织支持感的事业单位绩效薪酬分配研究--以DZ中心为例
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1.2 选题原因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4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5 研究内容与方法 | 第13-17页 |
1.5.1 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1.5.2 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7-23页 |
2.1 事业单位中绩效管理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2.2 组织支持感与组织公平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2.3 专家会议法、博弈论和陪审团制度的研究 | 第19-21页 |
2.4 研究评述 | 第21-23页 |
第3章 DZ中心绩效薪酬分配现状研究 | 第23-27页 |
3.1 DZ中心基本情况 | 第23-24页 |
3.2 DZ中心绩效薪酬分配方式 | 第24-25页 |
3.3 DZ中心绩效薪酬分配存在的问题 | 第25-27页 |
第4章 DZ中心组织支持感影响因素研究设计 | 第27-37页 |
4.1 研究思路与研究架构 | 第27-29页 |
4.2 研究假设 | 第29-31页 |
4.2.1 组织支持感前因变量 | 第29-30页 |
4.2.2 组织支持感结果变量 | 第30-31页 |
4.3 问卷设计与发放 | 第31-34页 |
4.3.1 组织支持感前因变量 | 第32-33页 |
4.3.2 组织支持感 | 第33页 |
4.3.3 组织支持感结果变量 | 第33-34页 |
4.3.4 个人基本资料 | 第34页 |
4.4 问卷数据检验方法 | 第34-37页 |
4.4.1 信度分析 | 第35页 |
4.4.2 效度分析 | 第35页 |
4.4.3 相关性分析 | 第35-36页 |
4.4.4 T检验与方差分析 | 第36-37页 |
第5章 DZ中心组织支持感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| 第37-53页 |
5.1 问卷统计数据分析 | 第37-40页 |
5.1.1 组织支持感前因变量信度和效度分析 | 第37-39页 |
5.1.2 组织支持感信度和效度分析 | 第39页 |
5.1.3 结果变量信度和效度分析 | 第39-40页 |
5.2 研究假设相关性分析 | 第40-42页 |
5.2.1 数据处理 | 第41页 |
5.2.2 相关性分析 | 第41-42页 |
5.3 研究结果分析 | 第42-43页 |
5.4 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差异分析 | 第43-49页 |
5.4.1 性别差异分析 | 第43-44页 |
5.4.2 婚姻差异分析 | 第44-45页 |
5.4.3 年龄差异分析 | 第45-46页 |
5.4.4 工龄差异分析 | 第46-47页 |
5.4.5 学历差异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4.6 收入差异分析 | 第48-49页 |
5.4.7 岗位差异分析 | 第49页 |
5.5 研究结果的管理意义 | 第49-53页 |
5.5.1 职业发展机会 | 第50页 |
5.5.2 薪酬公平感 | 第50-51页 |
5.5.3 领导-成员关系公平感 | 第51-53页 |
第6章 基于组织支持感的绩效薪酬分配模型构建 | 第53-63页 |
6.1 绩效薪酬分配模型原理 | 第53-56页 |
6.1.1 部门员工奖励性绩效薪酬分配系数 | 第54页 |
6.1.2 部门领导奖励性绩效薪酬分配系数 | 第54-55页 |
6.1.3 单位领导奖励性绩效薪酬分配系数 | 第55页 |
6.1.4 奖励性绩效薪酬分配额度 | 第55-56页 |
6.2 交锋式会议法的设计 | 第56-59页 |
6.2.1 预测内容和任务 | 第57页 |
6.2.2 会议程序 | 第57-58页 |
6.2.3 遴选专家 | 第58-59页 |
6.3 会议地点及时间 | 第59页 |
6.4 会议结果 | 第59页 |
6.5 绩效薪酬分配模型的管理学意义 | 第59-63页 |
第7章 结论 | 第63-69页 |
7.1 研究结论 | 第63-64页 |
7.2 主要贡献和创新点 | 第64-65页 |
7.3 研究的局限性和不足 | 第65-66页 |
7.4 研究展望 | 第66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附录A 调查问卷 | 第73-77页 |
附录B 交锋式会议过程记录 | 第77-85页 |
致谢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