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总体规划论文

自主营造模式下的北京白塔寺传统居住地区更新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3-2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北京老城改造面临的问题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北京老城传统居住街区面临的问题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4 研究涉及的基本概念第15-17页
    1.2 研究基础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相关研究概况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相关理论概况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与已有研究的关系和区别第18-19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、目的和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的内容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的目的第19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的意义第20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1.5 论文框架第21-22页
第2章 自主营造模式理论研究第22-35页
    2.1 相关概念阐述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社区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社区营造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社区建筑师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雇工购料第24页
    2.2 自主营造国内外相关文献研究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自主营造模式的概念与定义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自主营造的文献研究梳理第26-27页
    2.3 自主营造国外之发展历程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英国社区建筑运动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日本社区营造第29-30页
    2.4 自主营造国内之发展历程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台湾地区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大陆地区第32-33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自主营造模式的背景与条件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自主营造模式的核心理念与运作机制第33-35页
第3章 自主营造案例研究第35-46页
    3.1 与大专院校合作的案例——土沟社区第35-39页
    3.2 灾后自立重建的案例——桃米社区第39-41页
    3.3 以自主营造竞赛方式展开的案例第41-43页
    3.4 我国台湾自主营造模式的经验第43-46页
第4章 白塔寺地区更新现状调查研究第46-80页
    4.1 白塔寺地区概况第46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区位及规模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历史沿革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地区资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地区土地用地分布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居住人口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6 房屋质量及年代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7 现状特征第52-53页
    4.2 保护更新模式发展演变及分析第53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发展概况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发展演变第54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阶段特征对比第59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空间改造形式对比第61页
    4.3 白塔寺地区推动自主营造模式的优势第61-62页
    4.4 白塔寺会客厅分析第62-7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空间演变分析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空间使用状况分析第67-78页
    4.5 白塔寺地区推动自主营造模式的可行性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现状基础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困难点第78-79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79-80页
第5章 自主营造模式下的白塔寺地区更新策略第80-85页
    5.1 运作模式与主体第80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居民的角色第81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政府的角色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专业者的角色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非政府机构及非营利机构的角色第82页
    5.2 更新目标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延续传统居住文化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创造居民需求的居住环境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提高居民社区意识第82-83页
    5.3 营造方式第83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营造规模第8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营造流程第83-84页
    5.4 辅助机制与策略第84-8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社区规划师制度第8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竞赛机制第84-85页
第6章 结语第85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88页
图表目录第88-91页
附录第91-94页
致谢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新型实体书店室内空间设计研究
下一篇:基坑开挖对邻近5.9m内径盾构隧道的变形影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