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型实体书店室内空间设计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11页 |
1.1.1 实体书店的整体衰微 | 第11页 |
1.1.2 大众需求层次的转变 | 第11页 |
1.2 研究目的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.1 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1.2.2 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1.3 研究现状 | 第12-13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3页 |
1.4 研究方法 | 第13-14页 |
1.5 研究框架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实体书店的历史发展沿革与转型 | 第16-25页 |
2.1 实体书店发展的历史沿革 | 第16-18页 |
2.1.1 从古代书店到近代书店的衍变 | 第16页 |
2.1.2 现代书店:从图书经营场所到文化商城 | 第16-17页 |
2.1.3 制约实体书店发展的因素 | 第17-18页 |
2.2 新型实体书店的兴起 | 第18-20页 |
2.2.1 新的发展机遇 | 第18-19页 |
2.2.2 消费主义对于新型实体书店的影响 | 第19-20页 |
2.3 新型实体书店的类型 | 第20-25页 |
2.3.1 传统实体书店的升级 | 第20-21页 |
2.3.2 城市“文化地标”的独立书店 | 第21-23页 |
2.3.3 网络书店的实体化 | 第23-25页 |
第3章 新型实体书店的空间布局分析 | 第25-41页 |
3.1 空间的生产 | 第25-26页 |
3.1.1 理论依据 | 第25页 |
3.1.2 实体书店的空间逻辑 | 第25-26页 |
3.2 新型实体书店的空间结构 | 第26-32页 |
3.2.1 空间形态的升级 | 第26-27页 |
3.2.2 新业态的植入 | 第27-30页 |
3.2.3 空间结构的重构 | 第30-32页 |
3.3 新型实体书店的室内空间布局 | 第32-40页 |
3.3.1 功能性空间的完善 | 第32-33页 |
3.3.2 各功能空间的要素分析 | 第33-36页 |
3.3.3 交通空间的布局 | 第36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新型实体书店室内设计手法新特征 | 第41-58页 |
4.1 符号化的空间审美 | 第41-43页 |
4.1.1 书店空间的“符号消费” | 第41页 |
4.1.2 符号消费的特征 | 第41-42页 |
4.1.3 符号消费在新型实体书店设计中的表达 | 第42-43页 |
4.2 新型实体书店的空间界面 | 第43-47页 |
4.2.1 水平界面 | 第43-46页 |
4.2.2 垂直界面 | 第46-47页 |
4.3 新型实体书店的软装配饰 | 第47-50页 |
4.3.1 家具配饰 | 第47-48页 |
4.3.2 色彩 | 第48-50页 |
4.4 新型实体书店的灯光照明 | 第50-53页 |
4.4.1 自然光线 | 第50-52页 |
4.4.2 人工照明 | 第52-53页 |
4.5 新型实体书店的细部设计 | 第53-57页 |
4.5.1 书架展陈设计 | 第53-54页 |
4.5.2 绿植景观 | 第54-56页 |
4.5.3 标识引导 | 第56-57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新型实体书店的批判性思考 | 第58-64页 |
5.1 新型实体书店室内空间的发展现状及批判 | 第58-60页 |
5.1.1 镜头下的“网红书店” | 第58-59页 |
5.1.2 书店成为展示场所 | 第59-60页 |
5.2 实体书店室内空间设计的主体化 | 第60-61页 |
5.2.1 空间的主体——“书” | 第60-61页 |
5.2.2 客体的主体——读书的“人” | 第61页 |
5.2.3 行为的主体——“读书” | 第61页 |
5.3 适宜读者体验的空间环境 | 第61-63页 |
5.3.1 体验性 | 第61-62页 |
5.3.2 场所性 | 第62-63页 |
5.3.3 整体性 | 第6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第6章 结语 | 第64-6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5-68页 |
致谢 | 第68-69页 |
附录 | 第69-86页 |
学术成果统计-作品、论文及专著发表 | 第86页 |
学术成果统计-展览及获奖 | 第8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