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9页 |
本文所用主要缩略词 | 第10-11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1-29页 |
第一节 棉花种质资源的介绍及其利用现状 | 第11-22页 |
1 棉属的起源、分布和分类 | 第11-12页 |
2 棉属遗传多样性 | 第12-14页 |
3 棉属遗传多样性的改良 | 第14-15页 |
4 野生种质资源的利用 | 第15-22页 |
第二节 陆地棉-野生二倍体棉异附加系的培育与利用 | 第22-28页 |
1.异附加系的特性 | 第22-23页 |
2.异附加系的培育 | 第23-24页 |
3.异附加系的鉴定 | 第24-25页 |
4.异源附加系的利用 | 第25-28页 |
第三节 比克氏棉的研究进展 | 第28-29页 |
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9-31页 |
第二章 研究报告 | 第31-65页 |
1 材料和方法 | 第31-40页 |
1.1 试验材料 | 第31页 |
1.2 附加系材料的培育方法 | 第31-33页 |
1.3 陆地棉-比克氏棉附加系分子标记(SSR)鉴定 | 第33-36页 |
1.4 基因组原位杂交(GISH)和荧光原位杂交(FISH)鉴定 | 第36-39页 |
1.5 比克氏棉染色体在陆地棉中的传递率的统计 | 第39页 |
1.6 单体附加系的命名 | 第39页 |
1.7 单体附加系的农艺性状调查 | 第39-40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0-63页 |
2.1 比克氏棉染色体多态性引物的筛选 | 第40-43页 |
2.2 陆地棉-比克氏棉单体附加系的培育 | 第43-45页 |
2.3 单体附加系的鉴定 | 第45-49页 |
2.4 比克氏棉外源染色体在陆地棉背景下传递率的统计 | 第49-53页 |
2.5 单体附加系的细胞学研究 | 第53-55页 |
2.6 单体附加系的形态学调查 | 第55-63页 |
3 讨论 | 第63-65页 |
创新点与不足 | 第65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5页 |
致谢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