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--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--侵(传)染性病害论文

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ImpG互作蛋白筛选及其致病相关性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12-25页
    第一章 细菌性软腐病概述第13-21页
        1 细菌性软腐病菌概述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 病原、病害症状及发病规律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3 致病因子第14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软腐病菌细胞壁降解酶类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生物膜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运动性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次级代谢产物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 其它致病因子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4 致病因子的调控第18-20页
        5 转录组测序在互作中的应用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6 蛋白互作的研究进展第20-21页
    第二章 细菌的分泌系统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 致病因子的分泌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Ⅰ型分泌系统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Ⅱ型分泌系统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Ⅲ型分泌系统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Ⅳ型分泌系统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5 Ⅴ型分泌系统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6 Ⅵ型分泌系统第22-25页
第二部分 研究内容第25-67页
    第一章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impG基因互作蛋白的筛选第27-59页
        1 供试材料第29-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本研究所用菌株、质粒和引物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抗生素及其使用浓度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培养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 试验方法第37-4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菌株培养环境和保存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细菌基因组DNA提取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3 质粒的提取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4 DNA片段和质粒的酶切、回收及连接反应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5 连接产物的转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6 共转菌株、突变体及过表达菌株的构建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7 生物学表型检测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8 蛋白及细菌双杂实验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46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1 ΔT6SS突变体构建、验证及致病性验证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PccS1(impG-FLAG)菌株构建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PccS1(impG-FLAG)菌株Western blot验证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4 ImpG蛋白Co-IP结果Western blot验证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5 ImpG蛋白Co-IP测序结果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6 ImpG蛋白Co-IP测序筛选结果细菌双杂验证及相关基因研究第49-57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与结论第57-59页
    第二章 胡萝卜软腐果胶杆菌经过组织液诱导及impG基因缺失前后转录组测序与分析第59-67页
        1 实验材料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 本研究所用菌株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2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3 抗生素及其使用浓度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4 培养基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2 试验方法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1 细菌RNA的提取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2.2 RNA质量的检测与样品转录组测序及分析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3 结果与分析第62-6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2 差异基因GO富集柱状图第6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3.3 差异表达基因pathway富集散点图及统计结果第63-65页
        4 讨论与结论第65-67页
全文总结第67-69页
附录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9页
致谢第79-81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目录第81页

论文共8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植物受体PIP1与水稻黄单孢菌Ⅲ型转位子蛋白质Hpa1Xoo识别的功能域鉴定
下一篇:稻瘟病菌RGS家族蛋白RGS结构域的功能解析及Dynamin家族蛋白MoDnm2、MoDnm3的生物学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