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7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页 |
1.2 研究对象与概念界定 | 第11-13页 |
1.2.1 研究对象 | 第11页 |
1.2.2 概念界定 | 第11-13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6页 |
1.3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1.3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1.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1.4.1 研究方法 | 第16页 |
1.4.2 研究创新点 | 第16-17页 |
第2章 清代青花瓷盖碗及其装饰图案的发展脉络 | 第17-29页 |
2.1 清代茶文化的发展状况 | 第17-21页 |
2.1.1 清代茶文化在茶马古道中的形成 | 第17-19页 |
2.1.2 伊斯兰文化在茶文化中的汇入 | 第19-20页 |
2.1.3 禅宗文化在茶文化中的渗透 | 第20-21页 |
2.2 中国传统装饰图案的历史演变 | 第21-24页 |
2.2.1 伊斯兰装饰图案的特点 | 第21-22页 |
2.2.2 佛教装饰图案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2.2.3 对多元文化的借鉴与融合 | 第23-24页 |
2.3 清代青花瓷盖碗的历史演变 | 第24-29页 |
2.3.1 盖碗的历史演变 | 第24-25页 |
2.3.2 装饰图案与青花瓷盖碗的结合发展历程 | 第25-28页 |
2.3.3 清代青花瓷盖碗的文化内涵 | 第28-29页 |
第3章 清代青花瓷盖碗装饰图案基本类别与运用规律 | 第29-41页 |
3.1 装饰图案基本类别 | 第29-35页 |
3.1.1 几何类 | 第29-32页 |
3.1.2 动植物类 | 第32-34页 |
3.1.3 人物类 | 第34页 |
3.1.4 文字类 | 第34-35页 |
3.2 清代青花瓷盖碗装饰图案的构图特点 | 第35-38页 |
3.2.1 层级式构图法 | 第35-36页 |
3.2.2 全景式构图法 | 第36-37页 |
3.2.3 点状式构图法 | 第37-38页 |
3.3 清代青花瓷盖碗装饰图案的造型特点 | 第38-41页 |
3.3.1 完整与包容 | 第38-39页 |
3.3.2 灵动与趣味 | 第39-40页 |
3.3.3 秩序与规整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清代青花瓷盖碗装饰图案的审美文化内涵 | 第41-58页 |
4.1 多样工艺制作视角下盖碗的审美特点对比 | 第41-45页 |
4.2 中、英、日茶具代表性装饰图案特点对比分析 | 第45-47页 |
4.2.1 英式茶具装饰图案特点 | 第45页 |
4.2.2 日式茶具装饰图案特点 | 第45-46页 |
4.2.3 英、日式茶具与青花瓷盖碗装饰图案对比分析 | 第46-47页 |
4.3 清代青花瓷盖碗装饰图案传达的形式美 | 第47-49页 |
4.3.1 差异感中的和谐美 | 第47-48页 |
4.3.2 丰富感中的统一美 | 第48页 |
4.3.3 韵律感中的秩序美 | 第48-49页 |
4.4 清代青花瓷盖碗装饰图案艺术审美特征分析 | 第49-53页 |
4.4.1 青白相间拙扑之美 | 第49-50页 |
4.4.2 虚实相生技法之美 | 第50页 |
4.4.3 吉祥如意题材之美 | 第50-52页 |
4.4.4 心物交融意象之美 | 第52-53页 |
4.5 多元文化对清代青花瓷盖碗装饰图案的审美影响 | 第53-58页 |
4.5.1 禅宗文化之空灵美 | 第53-54页 |
4.5.2 儒家文化之秩序美 | 第54-56页 |
4.5.3 道教文化之拙朴美 | 第56页 |
4.5.4 伊斯兰文化之安详美 | 第56-57页 |
4.5.5 清代造物文化之性情美 | 第57-58页 |
第5章 对现代青花瓷盖碗装饰图案设计的应用启示 | 第58-69页 |
5.1 传承与协调古今审美风向 | 第59-63页 |
5.1.1 装饰题材的吸取与超越 | 第59-61页 |
5.1.2 装饰造型的意象化与符号化 | 第61-62页 |
5.1.3 装饰构图的变化性与规律性 | 第62-63页 |
5.2 装饰手法的艺术性与适度性的结合 | 第63-67页 |
5.2.1 装饰手法的艺术性 | 第63-65页 |
5.2.2 装饰手法的适度性 | 第65-67页 |
5.3 探寻材质与工艺的丰富性 | 第67-69页 |
总结与展望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| 第7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