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引言 | 第12-20页 |
(一)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选题背景 | 第12-13页 |
2.研究意义 | 第13-14页 |
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| 第14-17页 |
1.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4-16页 |
2.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7页 |
(三)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17-18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18页 |
(四)研究重点难点、创新点与不足 | 第18-20页 |
1.研究重点 | 第18页 |
2.研究难点 | 第18-19页 |
3.研究创新点 | 第19页 |
4.不足之处 | 第19-20页 |
一、高校网络育人的一般理论阐释 | 第20-29页 |
(一)相关概念的界定 | 第20-22页 |
1.网络的含义 | 第20-21页 |
2.网络育人的含义 | 第21页 |
3.高校网络育人的含义 | 第21-22页 |
(二)高校网络育人的特点 | 第22-25页 |
1.自主选择性和超时空性 | 第22-23页 |
2.隐蔽性和持续性 | 第23页 |
3.平等性和相互性 | 第23-24页 |
4.多样性和共享性 | 第24-25页 |
(三)网络育人与传统育人方式的比较 | 第25-27页 |
1.网络育人的优势 | 第25页 |
2.网络育人的不足 | 第25-27页 |
(四)网络育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| 第27-29页 |
1.网络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| 第27-28页 |
2.网络育人是传统育人方式的创新和发展 | 第28页 |
3.网络育人有助于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 | 第28页 |
4.网络育人有助于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| 第28-29页 |
二、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| 第29-48页 |
(一)调查情况 | 第29-36页 |
1.调查基本情况 | 第29-30页 |
2.高校学生上网基本情况的分析 | 第30-32页 |
3.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发展途径的分析 | 第32-34页 |
4.高校网站中思想政治教育模块建设的调查分析 | 第34-36页 |
(二)高校网络育人存在的问题 | 第36-44页 |
1.高校网络阵地建设难以满足学生需要 | 第36-40页 |
2.高校网络育人形式单一,内容单薄 | 第40-41页 |
3.高校网络平台设计不合理,更新速度慢 | 第41-42页 |
4.高校网络育人师生互动缺乏,教育环节薄弱 | 第42-44页 |
(三)高校网络育人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44-48页 |
1.网络育人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健全,缺少统筹布局 | 第44-45页 |
2.高校对网络育人的投入不足 | 第45页 |
3.网络育人中形式主义严重,脱离实际 | 第45-46页 |
4.网络育人教师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| 第46-48页 |
三、高校网络育人的对策 | 第48-56页 |
(一)加强高校网络育人阵地建设 | 第48-50页 |
1.完善校园网站建设,打造育人平台 | 第48-49页 |
2.充分利用各类网络平台,发挥“互联网+育人”的优势 | 第49-50页 |
(二)建立完善高校网络育人运行机制 | 第50-51页 |
1.加强管理和评价机制建设,形成协作机制 | 第50页 |
2.完善监督体系建设,营造良好网络育人环境 | 第50-51页 |
(三)打造高校网络育人专兼职工作队伍 | 第51-53页 |
1.培养一支“政治过硬、本领高强”的师资队伍 | 第51-52页 |
2.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生骨干队伍 | 第52-53页 |
(四)努力实现网络育人中师生间的平等互动 | 第53-54页 |
1.积极引导高校学生科学运用网络实现自我教育 | 第53页 |
2.创造条件努力实现网络师生互动 | 第53-54页 |
(五)“线上线下”育人有机结合 | 第54-56页 |
1.整合网络育人与传统育人资源,充分发挥各自优势 | 第54页 |
2.“线上线下”有机结合,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育人 | 第54-56页 |
结语 | 第56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1页 |
附录 | 第61-64页 |
后记 | 第64-6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