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8页 |
主要符号表 | 第17-19页 |
1 绪论 | 第19-39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9-2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2-35页 |
1.2.1 水合物相平衡实验研究进展 | 第22-25页 |
1.2.2 水合物相平衡预测模型研究进展 | 第25-29页 |
1.2.3 水合物生成动力学研究进展 | 第29-32页 |
1.2.4 水合物结构分析研究进展 | 第32-35页 |
1.3 文献评述 | 第35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| 第35-39页 |
2 多元水合物相平衡实验研究 | 第39-64页 |
2.1 实验装置与材料 | 第39-43页 |
2.1.1 相平衡实验装置 | 第39-41页 |
2.1.2 激光拉曼光谱仪 | 第41-42页 |
2.1.3 实验材料 | 第42-43页 |
2.2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43-45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45-63页 |
2.3.1 设备可靠性及方法可行性验证 | 第45-46页 |
2.3.2 形成剂筛选 | 第46-51页 |
2.3.3 盐度对硫化环丙烷-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及生成热的影响 | 第51-55页 |
2.3.4 盐度对硫化环丙烷-环戊烷-甲烷水合物相平衡及生成热的影响 | 第55-60页 |
2.3.5 硫化环丙烷-环戊烷-甲烷水合物拉曼光谱分析 | 第60-6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63-64页 |
3 多元水合物相平衡模型 | 第64-82页 |
3.1 相平衡模型原理与方法 | 第64-74页 |
3.1.1 气液相平衡计算 | 第65-71页 |
3.1.2 水在水合物中的逸度计算 | 第71-74页 |
3.2 计算流程 | 第74-75页 |
3.3 预测结果与讨论 | 第75-81页 |
3.3.1 硫化环丙烷-甲烷二元水合物体系 | 第75-78页 |
3.3.2 硫化环丙烷-环戊烷-甲烷多元水合物体系 | 第78-81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81-82页 |
4 搅拌强化环戊烷-甲烷水合物生成动力学实验研究 | 第82-101页 |
4.1 实验装置与材料 | 第82-84页 |
4.1.1 搅拌实验装置 | 第82-84页 |
4.1.2 激光拉曼光谱仪 | 第84页 |
4.1.3 实验材料 | 第84页 |
4.2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84-85页 |
4.3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| 第85-94页 |
4.3.1 压力驱动力 | 第88-90页 |
4.3.2 反应温度 | 第90-91页 |
4.3.3 搅拌速率 | 第91-93页 |
4.3.4 CP浓度 | 第93-94页 |
4.4 CP-CH_4水合物形貌及拉曼光谱分析 | 第94-99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9-101页 |
5 气液混输环戊烷-甲烷水合物沿程生成动力学实验研究 | 第101-121页 |
5.1 实验装置与材料 | 第101-106页 |
5.1.1 可视化水合物形成装置 | 第101-103页 |
5.1.2 X射线衍射仪(XRD) | 第103-104页 |
5.1.3 宽腔固体核磁共振波谱仪(NMR) | 第104-105页 |
5.1.4 实验材料 | 第105-106页 |
5.2 实验方法与步骤 | 第106-107页 |
5.3 结果与讨论 | 第107-120页 |
5.3.1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 | 第108-111页 |
5.3.2 剩余液相中NaCl浓度变化 | 第111-115页 |
5.3.3 XRD分析 | 第115-116页 |
5.3.4 NMR分析 | 第116-117页 |
5.3.5 水合物形成过程与形貌变化 | 第117-12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20-121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121-124页 |
6.1 结论 | 第121-122页 |
6.2 创新点 | 第122页 |
6.3 展望 | 第122-12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24-135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| 第135-137页 |
致谢 | 第137-13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3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