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16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1.4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概念辨析与理论基础 | 第16-21页 |
2.1 概念辨析 | 第16-18页 |
2.1.1 社区 | 第16-17页 |
2.1.2 社区治理 | 第17-18页 |
2.2 理论基础 | 第18-21页 |
2.2.1 治理理论 | 第18-19页 |
2.2.2 多中心理论 | 第19-21页 |
第3章 南宁市金湖社区治理案例分析 | 第21-27页 |
3.1 南宁市金湖社区概况 | 第21-22页 |
3.2 南宁市金湖社区治理特点 | 第22-24页 |
3.2.1 社区两委创新党员管理,主导社区治理进程 | 第22-23页 |
3.2.2 辖区政府与社区居委会协作紧密 | 第23页 |
3.2.3 围绕重点群体丰富社区志愿服务活动 | 第23-24页 |
3.3 南宁市金湖社区治理成效 | 第24-27页 |
3.3.1 发挥政府治理核心作用,整合社区治理资源 | 第24-25页 |
3.3.2 社区两委发掘社区资源,丰富社区活动的层次和内容 | 第25页 |
3.3.3 强化社区居民城市社区自治的有效参与 | 第25-26页 |
3.3.4 拓展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服务空间 | 第26-27页 |
第4章 城市社区治理面临的困境 | 第27-35页 |
4.1 政府社区治理角色转变不到位 | 第27-29页 |
4.1.1 政府角色定位不明确 | 第28页 |
4.1.2 政府对社会组织扶持力度弱 | 第28-29页 |
4.2 居委会管理的内生性缺陷 | 第29-31页 |
4.2.1 社区事务行政化过于明显,居民认同度较低 | 第29-30页 |
4.2.2 社区服务体系不健全,服务内容单一化、重复化明显 | 第30-31页 |
4.3 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 | 第31-33页 |
4.3.1 社区居民参与主动性差 | 第31-32页 |
4.3.2 社区居民参与层次单一 | 第32-33页 |
4.3.3 社区居民自身素质参差不齐 | 第33页 |
4.4 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 | 第33-35页 |
4.4.1 社会组织缺乏法律法规保障 | 第33-34页 |
4.4.2 社会组织独立性弱,志愿服务单一 | 第34-35页 |
第5章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策略 | 第35-48页 |
5.1 我国城市社区治理的典型模式 | 第35-38页 |
5.1.1 政府主导:上海模式 | 第36页 |
5.1.2 高度参与:沈阳模式 | 第36-37页 |
5.1.3 混合治理:青岛模式 | 第37-38页 |
5.2 转变政府角色,加快治理能力建设 | 第38-39页 |
5.2.1 明确政府的治理责任,优化社区治理环境 | 第38-39页 |
5.2.2 转变政府角色,扩展社区治理空间 | 第39页 |
5.3 提升社区两委的专业素养与服务能力 | 第39-41页 |
5.3.1 创新社区管理机制,提高两委人员素质 | 第40页 |
5.3.2 发挥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 | 第40-41页 |
5.4 提升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效果 | 第41-43页 |
5.4.1 以需求为导向,培养归属感,增强参与意识 | 第42-43页 |
5.4.2 打通社区居民参与渠道,创新公众参与方式 | 第43页 |
5.5 拓展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社区治理的服务空间 | 第43-45页 |
5.5.1 社会组织与社区两委强化联系,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| 第43-44页 |
5.5.2 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,提升参与社区治理的能力 | 第44-45页 |
5.6 融合“互联网+”提升社区治理水平 | 第45-48页 |
结语 | 第48-4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9-52页 |
致谢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