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2-21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12页 |
1.2 机床滚动直线导轨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滚动直线导轨静动态特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5页 |
1.2.2 导轨热特性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机床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6-19页 |
1.3.1 机床热误差补偿的研究 | 第16-17页 |
1.3.2 机床进给系统热特性的研究 | 第17-18页 |
1.3.3 机床轴承的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4 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9页 |
1.5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滚动直线导轨摩擦特性研究 | 第21-39页 |
2.1 滚动导轨承载区的接触理论 | 第21-30页 |
2.1.1 点接触理论的通用模型 | 第21-26页 |
2.1.2 滚动直线导轨接触理论模型 | 第26-30页 |
2.2 滚珠在导轨承载区的运动分析 | 第30-32页 |
2.3 滚动摩擦的产生机理 | 第32-36页 |
2.3.1 差动滑动摩擦力产生机理 | 第32-34页 |
2.3.2 弹性滞后引起的纯滚动摩擦力 | 第34-35页 |
2.3.3 自旋运动引起的摩擦力 | 第35-36页 |
2.4 接触区摩擦力与过盈量关系研究 | 第36-38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3章 滚动直线导轨热力耦合数学模型 | 第39-55页 |
3.1 滚动直线导轨的热传导模型 | 第39-41页 |
3.1.1 滚动直线导轨的传热方式 | 第39页 |
3.1.2 滚动直线导轨的导热微分方程 | 第39-41页 |
3.2 滚动直线导轨温度场模型 | 第41-45页 |
3.2.1 导轨轴向导热微分方程的建立 | 第41-43页 |
3.2.2 导轨轴向导热微分方程的求解及其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3 导轨温度对力学特性的影响 | 第45-50页 |
3.4 导轨系统热应力模型 | 第50-54页 |
3.4.1 导轨热应力模型 | 第50-51页 |
3.4.2 滚珠热应力模型 | 第51-5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54-55页 |
第4章 滚动直线导轨热力耦合特性分析 | 第55-76页 |
4.1 滚动直线导轨边界条件 | 第55-66页 |
4.1.1 滚动直线导轨摩擦生热 | 第55-59页 |
4.1.2 滚动直线导轨接触区升温计算 | 第59-63页 |
4.1.3 滚动直线导轨接触区热边界条件 | 第63-66页 |
4.2 滚动直线导轨有限元仿真前处理 | 第66-69页 |
4.2.1 滚动直线导轨系统材料的设置以及模型的导入 | 第67页 |
4.2.2 滚动直线导轨系统网格划分 | 第67-68页 |
4.2.3 滚动直线导轨系统接触对的建立 | 第68-69页 |
4.2.4 滚动直线导轨系统工况假设 | 第69页 |
4.3 滚动直线导轨有限元仿真结果分析 | 第69-75页 |
4.3.1 瞬态及稳态温度场分析 | 第69-72页 |
4.3.2 热力耦合场分析 | 第72-75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5-76页 |
第5章 滚动直线导轨热特性实验 | 第76-91页 |
5.1 实验目的与意义 | 第76页 |
5.2 实验设备与原理 | 第76-79页 |
5.2.1 实验设备 | 第76页 |
5.2.2 实验原理 | 第76-79页 |
5.3 实验内容与步骤 | 第79-85页 |
5.3.1 驱动导轨系统运行 | 第79-81页 |
5.3.2 导轨系统温度测量与数据采集 | 第81-85页 |
5.4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| 第85-89页 |
5.5 实验结论 | 第89-90页 |
5.6 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第6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1-93页 |
6.1 结论 | 第91-92页 |
6.2 展望 | 第92-9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3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0页 |
附录 | 第100页 |
A.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0页 |
B.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