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--焊接、金属切割及金属粘接论文--焊接一般性问题论文--焊接自动化技术论文

基于空间曲线的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

摘要第5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1章 绪论第12-21页
    1.1 课题研究背景、目的及意义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研究背景第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课题研究目的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课题研究意义第13页
    1.2 多轴搅拌摩擦焊接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串联式多轴搅拌摩擦焊接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并联多轴搅拌摩擦焊接关键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-19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19-21页
第2章 空间曲线的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第21-36页
    2.1 搅拌摩擦焊概述第21-22页
    2.2 搅拌头材料及形状的选择确定第22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搅拌头常用材料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搅拌针的形状尺寸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轴肩的形状尺寸第24-26页
    2.3 焊接工艺参数的选择原则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焊头旋转速度及焊接速度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焊接压力及线能量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焊接倾角第27-29页
    2.4 空间曲线焊缝焊接下焊头轨迹分析第29-31页
    2.5 搅拌头的受力分析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插入阶段受力分析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稳定焊接阶段受力分析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5.3 受力模型的实验验证第34-35页
    2.6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3章 面向空间曲线的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改进设计第36-47页
    3.1 3-TPT并联机构简介第36-37页
    3.2 头部微动机构设计第37-39页
    3.3 数控回转工作台的设计与建模第39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回转工作台的结构设计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伺服电机的选型第42-46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6-47页
第4章 带转台的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方程的建立第47-58页
    4.1 并联机器人的运动仿真第47-49页
    4.2 运动学分析坐标系的建立第49-50页
    4.3 带转台的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方程的建立第50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带转台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学正解方程的建立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带转台的并联机器人运动学逆解方程的建立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运动学方程正确性验证第54-56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6-58页
第5章 搅拌摩擦焊并联机器人静力学分析第58-74页
    5.1 并联机构受力模型的建立第58-6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初始位置受力分析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极限位置受力分析第62-63页
    5.2 重要零部件的刚度与强度分析第63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伸缩杆的刚度与强度分析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虎克铰的刚度与强度分析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焊头部件蜗轮蜗杆及套杯的刚度与强度分析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翻转支撑轴的刚度与强度分析第69-71页
    5.3 变形过大零件的优化设计第71-73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第6章 管类环形焊缝焊接实验第74-86页
    6.1 实验用回转工装夹具设计第74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回转工装夹具传动系统设计第74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回转工装夹具部分设计第76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回转工装夹具轴承校核第78-80页
    6.2 焊接实验第80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实验目的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实验设备及实验材料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实验过程及结果第81-84页
    6.3 本章小结第84-86页
第7章 结论与建议第86-88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86-87页
    7.2 建议第87-88页
参考文献第88-92页
致谢第92页

论文共9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数控机床滚动直线导轨热力耦合特性研究
下一篇:砷结合肽的生物淘选及其在砷传感中的应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