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水产、渔业论文--水产基础科学论文--水产生物学论文--水产动物学论文

南极48.1海区南极磷虾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10页
第一章 引言第13-21页
    1.1 南极磷虾的生物学特征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形态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生态特征第14-15页
    1.2 南极磷虾经济价值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营养价值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资源价值第16-17页
    1.3 海洋生物群体遗传学研究必要性及常用分子标记第17-18页
    1.4 南极磷虾群体遗传学研究现状第18-19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的内容和意义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内容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目的和意义第19-21页
第二章 基于线粒体序列对南极磷虾的种群遗传分析第21-50页
    2.1 基于线粒体COI-ND6序列对2016年南极磷虾的种群遗传分析第21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材料与方法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结果与分析第25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讨论第38-39页
    2.2 基于线粒体COI序列对2013年与2016年南极磷虾比较分析第39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材料与方法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结果与分析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讨论第48-50页
第三章 南极磷虾多态微卫星引物的开发及多态性验证第50-57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样本采集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总DNA提取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多态微卫星片段的初筛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微卫星片段的PCR验证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微卫星的序列的扩增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3730XL上机分析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8 数据读取第53-54页
    3.2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4页
    3.3 结果讨论第54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多态性引物的筛选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10对微卫星引物多态性分析第55-57页
第四章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南极磷虾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第57-68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样本采集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总DNA提取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微卫星引物的种群间扩增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5 数据分析第58页
    4.2 结果分析第58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遗传多样性分析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遗传结构分析第61-65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遗传多样性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遗传结构第66-68页
小结第68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82页
附录第82-83页
致谢第83页

论文共8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形态、线粒体及核基因对东海28种虾虎鱼类的系统进化分析
下一篇:拟穴青蟹胺氧化酶基因的功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