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水产、渔业论文--水产基础科学论文--水产生物学论文--水产动物学论文

基于形态、线粒体及核基因对东海28种虾虎鱼类的系统进化分析

摘要第4-8页
abstract第8-13页
第一章 引言第16-25页
    1.1 系统发育学概述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系统发育学发展历程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常用的分子标记第16-17页
    1.2 虾虎鱼类的研究概述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生物学特性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虾虎鱼形态分类研究进展第18-21页
    1.3 条形码概述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DNA条形码的提出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现状分析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DNA条形编码的争议第22-23页
    1.4 核基因在鱼类系统进化研究中的应用第23页
    1.5 本研究的内容与意义第23-25页
第二章 28种虾虎鱼类形态特征及分析第25-43页
    2.1 材料与方法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样品采集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 2.2 结果第28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28种虾虎鱼的主要特征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形态特征聚类分析第29-41页
    2.3 讨论第41-43页
第三章 虾虎鱼COI条形码及其在中国虾虎鱼系统发育的适用性研究第43-56页
    3.1 材料与方法第43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样本采集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DNA提取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条形码COI序列的扩增与测序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基因序列下载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数据处理及系统发育分析第48页
    3.2 结果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COI基因序列特征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基于条形码的中国虾虎鱼科系统发育关系第50-51页
    3.3 讨论第51-56页
第四章 基于核基因和COI的28种虾虎鱼类系统发育关系第56-62页
    4.1 材料与方法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实验仪器及试剂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DNA的提取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核基因Ptr和plagl2序列的扩增及测序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4 数据处理及系统发育分析第57页
    4.2 结果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28种虾虎鱼类系统发育关系第57-58页
    4.3 讨论第58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28种虾虎鱼类系统发育关系探讨第58-62页
总结第62-63页
参考文献第63-71页
研究生期间科研情况第71-72页
致谢第72页

论文共7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凡纳滨对虾CHC、RAS、Profilin蛋白与WSSV作用及wsv112作用宿主分子筛选
下一篇:南极48.1海区南极磷虾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