土壤微生物对入侵植物紫茎泽兰化感物质的降解机制
中文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1 引言 | 第9-19页 |
1.1 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 | 第10-11页 |
1.2 紫茎泽兰的入侵机制 | 第11-12页 |
1.2.1 分子机制 | 第11页 |
1.2.2 化学机制 | 第11-12页 |
1.3 紫茎泽兰入侵的生态效应 | 第12-13页 |
1.3.1 对微生物的影响 | 第12页 |
1.3.2 对土壤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1.4 紫茎泽兰的防治 | 第13-15页 |
1.4.1 机械防除 | 第13页 |
1.4.2 化学防除 | 第13-14页 |
1.4.3 生物防除 | 第14-15页 |
1.5 利用 | 第15-16页 |
1.6 选题意义 | 第16-19页 |
2 紫茎泽兰化感物质的提取 | 第19-25页 |
2.1 实验材料采集 | 第19页 |
2.2 实验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2.1 实验材料处理 | 第19-20页 |
2.2.2 化感物质的提取 | 第20页 |
2.2.3 化感物质的纯化 | 第20-21页 |
2.3 结果 | 第21-25页 |
3 紫茎泽兰化感物质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 | 第25-33页 |
3.1 实验材料 | 第25-26页 |
3.1.1 土壤样品采集 | 第25页 |
3.1.2 培养基的准备 | 第25-26页 |
3.2 实验方法 | 第26-27页 |
3.2.1 菌株筛选 | 第26页 |
3.2.2 降解菌的菌株鉴定 | 第26-27页 |
3.3 结果与分析 | 第27-30页 |
3.3.1 菌株的系统进化树 | 第27-29页 |
3.3.2 菌株分类信息 | 第29-30页 |
3.4 讨论 | 第30-33页 |
4 紫茎泽兰化感物质的降解效率测定 | 第33-43页 |
4.1 实验材料 | 第33页 |
4.1.1 主要材料 | 第33页 |
4.1.2 培养基的准备 | 第33页 |
4.2 实验方法 | 第33-36页 |
4.2.1 降解菌的生长曲线测定 | 第33-34页 |
4.2.2 紫茎泽兰化感物质的降解 | 第34-36页 |
4.3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0页 |
4.3.1 菌株生长曲线绘制 | 第36-38页 |
4.3.2 标准曲线绘制 | 第38-39页 |
4.3.3 菌株降解效果 | 第39-40页 |
4.4 讨论 | 第40-43页 |
5 微生物对化感物质降解效果的验证 | 第43-55页 |
5.1 实验材料 | 第43页 |
5.1.1 紫茎泽兰化感物质溶液制备 | 第43页 |
5.1.2 实验土样采集 | 第43页 |
5.1.3 实验种子选取 | 第43页 |
5.2 实验方法 | 第43-44页 |
5.2.1 种子活性测定 | 第43-44页 |
5.2.2 降解效果的验证 | 第44页 |
5.3 结果与分析 | 第44-52页 |
5.3.1 种子活性 | 第44-45页 |
5.3.2 验证效果 | 第45-52页 |
5.4 讨论 | 第52-55页 |
6 结论与展望 | 第55-5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7-63页 |
附录 | 第63-69页 |
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| 第69-71页 |
致谢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