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22页 |
1.1 课题来源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船用岸电发展状况及相关政策 | 第12-18页 |
1.2.1 国外船用岸电发展状况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船用岸电发展状况 | 第13-16页 |
1.2.3 国内外岸电相关政策 | 第16-18页 |
1.3 船舶岸电设计标准 | 第18-20页 |
1.3.1 国外岸电相关标准 | 第18-19页 |
1.3.2 国内岸电相关标准 | 第19-20页 |
1.3.3 本工程设计标准 | 第20页 |
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黄骅港岸电供电系统方案设计 | 第22-37页 |
2.1 黄骅港平面布置现状 | 第22-23页 |
2.2 黄骅港电气系统现状 | 第23页 |
2.3 靠港船舶的岸电船舶统计 | 第23-26页 |
2.3.1 黄骅港靠港船型 | 第23-24页 |
2.3.2 靠泊黄骅港的主要船型的辅机数据 | 第24页 |
2.3.3 神华集团自有船舶接入岸电数据 | 第24-26页 |
2.4 岸电系统技术关键 | 第26-28页 |
2.4.1 供电系统匹配 | 第26页 |
2.4.2 相序检测 | 第26页 |
2.4.3 电压稳定性 | 第26-27页 |
2.4.4 岸电上船具体方式 | 第27页 |
2.4.5 岸电用电负荷计算 | 第27-28页 |
2.5 变频电源组成方式 | 第28-33页 |
2.5.1 高-高组成方式 | 第29-30页 |
2.5.2 高-低-高组成方式 | 第30-31页 |
2.5.3 电源组成方式比较 | 第31-33页 |
2.6 船岸控制系统设计 | 第33-36页 |
2.6.1 保护要求 | 第33-34页 |
2.6.2 控制系统 | 第34-35页 |
2.6.3 监控系统 | 第35-36页 |
2.7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第3章 基于层次分析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方案评估 | 第37-45页 |
3.1 层次分析法 | 第37-38页 |
3.1.1 建立递阶层次结构和成对比较的判断矩阵 | 第37页 |
3.1.2 单一准则下元素相对权重的计算及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| 第37-38页 |
3.1.3 各层元素对目标层的总排序权重的计算 | 第38页 |
3.2 模糊综合评价法 | 第38-39页 |
3.3 船舶岸电系统接入方案 | 第39-41页 |
3.3.1 岸电接入方案一 | 第40-41页 |
3.3.2 岸电接入方案二 | 第41页 |
3.3.3 岸电接入方案三 | 第41页 |
3.4 方案评估 | 第41-44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船用岸电供电系统工程应用 | 第45-53页 |
4.1 工程实施 | 第45-49页 |
4.1.1 码头岸电箱布置 | 第45页 |
4.1.2 核心元件选择 | 第45-46页 |
4.1.3 岸电电源运行分析 | 第46-48页 |
4.1.4 电缆敷设 | 第48-49页 |
4.2 船舶岸电系统短路问题研究 | 第49-52页 |
4.2.1 船用岸电短路评估 | 第50-51页 |
4.2.2 短路容量溢出解决方案 | 第51-52页 |
4.3 本章小结 | 第52-53页 |
结论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| 第57-58页 |
致谢 | 第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