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符号说明 | 第8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舱体系统热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常温常压下舱体系统传热特性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低温低压下舱体系统传热特性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3 集总参数法在系统热特性研究中的运用 | 第14-15页 |
1.3 舱体系统热控制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4 低压环境下柴油机热特性研究现状 | 第16-18页 |
1.5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8页 |
1.6 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低压环境下柴油机散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| 第19-35页 |
2.1 引言 | 第19页 |
2.2 实验系统与研究方法 | 第19-28页 |
2.2.1 实验系统介绍 | 第19-22页 |
2.2.1.1 柴油机性能测试系统介绍 | 第19-21页 |
2.2.1.2 柴油机介绍 | 第21-22页 |
2.2.2 柴油机热平衡分析 | 第22-24页 |
2.2.2.1 舱体热平衡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2.2.2 柴油机热平衡计算方法 | 第23-24页 |
2.2.3 实验过程 | 第24-25页 |
2.2.3.1 实验准备及检查 | 第24页 |
2.2.3.2 实验步骤 | 第24-25页 |
2.2.4 误差分析 | 第25-28页 |
2.2.4.1 系统误差 | 第25-26页 |
2.2.4.2 随机误差 | 第26-27页 |
2.2.4.3 误差合成 | 第27-28页 |
2.3 实验结果及分析 | 第28-33页 |
2.3.1 低气压对柴油机典型温度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2.3.2 低气压对柴油机热平衡的影响 | 第30-32页 |
2.3.3 低气压对柴油机热效率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3-35页 |
第三章 南极发电舱动态热特性研究 | 第35-49页 |
3.1 引言 | 第35页 |
3.2 南极发电舱描述 | 第35-37页 |
3.3 数学模型 | 第37-41页 |
3.3.1 发电舱热网络 | 第37-38页 |
3.3.2 节点方程描述 | 第38-40页 |
3.3.3 热源项计算 | 第40-41页 |
3.4 模型验证 | 第41-44页 |
3.4.1 模型实验介绍 | 第41-42页 |
3.4.2 模型结果分析 | 第42-44页 |
3.5 仿真结果分析与讨论 | 第44-48页 |
3.5.1 通风量对舱内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3.5.2 柴油机间断运行对舱内温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| 第46-47页 |
3.5.3 柴油机组启停工况下的温度响应 | 第47-48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8-49页 |
第四章 南极发电舱热控特性研究 | 第49-63页 |
4.1 引言 | 第49页 |
4.2 南极发电舱热控制模型 | 第49-58页 |
4.2.1 物理模型简述 | 第49-50页 |
4.2.2 数学模型 | 第50-57页 |
4.2.2.1 热网络及节点方程描述 | 第50-52页 |
4.2.2.2 状态空间转化 | 第52-54页 |
4.2.2.3 模型降阶 | 第54-57页 |
4.2.3 发电舱热控制仿真模型 | 第57-58页 |
4.3 仿真控制结果 | 第58-62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7页 |
5.1 结论 | 第63-64页 |
5.2 创新点 | 第64页 |
5.3 展望 | 第64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3页 |
致谢 | 第73-7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| 第7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