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财政、金融论文--金融、银行论文--中国金融、银行论文--信贷论文

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一章 绪论第8-15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-9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的种类及原因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农户小额贷款的风险管理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述评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方法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基本框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研究方法第14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创新第14-15页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5-21页
    2.1 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概述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农户小额贷款的内涵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的内涵及其特点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的特殊性第17-18页
    2.2 农户小额贷款风险控制的相关理论基础第18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信息不对称理论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信贷配给理论第19-21页
第三章 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第21-34页
    3.1 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农户小额贷款现状第21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发展历程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农户小额贷款业务操作流程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农户小额贷款成效第23-26页
    3.2 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26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现状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控制存在问题第29-32页
    3.3 农户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的影响因素第32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借贷双方信息对称性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贷款的担保方式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贷款的集约程度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信用风险管理的完善度第32-34页
第四章 国外商业银行农户贷款信用风险控制模式做法与经验第34-39页
    4.1 孟加拉乡村银行模式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产生背景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主要作用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孟加拉乡村银行的组织结构第34-35页
    4.2 印尼人民银行乡村信贷部模式第35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印尼人民银行产生的背景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印尼人民银行小额贷款部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印尼人民银行的组织结构第36-37页
    4.3 国外小额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的经验第37-39页
第五章 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农户贷款信用风险控制的创新模式探索第39-50页
    5.1 打造“互联网+”思维的“安溪模式”第39-42页
    5.2 打造林农贷款的“顺昌模式”第42-44页
    5.3 打造“政银保”农户贷款模式第44-46页
    5.4 中国农业银行F分行创新模式的比较:成效与启示第46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创新模式的成效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创新模式的启示第47-50页
第六章 措施建议、研究结论与展望第50-56页
    6.1 措施建议第50-53页
    6.2 主要结论第53-54页
    6.3 研究展望第54-56页
参考文献第56-59页
致谢第59-60页
个人简历第60页

论文共6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上市公司市政大单获取的经济后果研究
下一篇:融资类集合资金信托项目风险预警及防范研究--以X公司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