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 
| ABSTRACT | 第5页 | 
| 绪论 | 第8-13页 | 
| 0.1 选题目的及意义 | 第8-10页 | 
| 0.1.1 选题目的 | 第8-9页 | 
| 0.1.2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 
| 0.2 研究现状 | 第10-12页 | 
| 0.2.1 国内现状 | 第10-11页 | 
| 0.2.2 国外现状 | 第11-12页 | 
| 0.3 本文研究方法 | 第12页 | 
| 0.4 本文创新点 | 第12-13页 | 
| 1 新兴文化业态的理论基础和作用 | 第13-23页 | 
| 1.1 新兴文化业态的内涵和特征 | 第13-17页 | 
| 1.1.1 新兴文化业态的概念 | 第13-14页 | 
| 1.1.2 新兴文化业态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 
| 1.1.3 新兴文化业态的特征 | 第15-17页 | 
| 1.2 新兴文化业态的理论基础 | 第17-19页 | 
| 1.2.1 马克思的精神生产理论是中国发展文化生产的理论基础 | 第17页 | 
| 1.2.2 西方文化产业理论是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国际借鉴 | 第17-19页 | 
| 1.2.3 我国文化产业理论是中国发展文化产业的强大根基 | 第19页 | 
| 1.3 新兴文化业态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| 第19-23页 | 
| 1.3.1 新兴文化业态促进文化产业的多元化 | 第20页 | 
| 1.3.2 新兴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的科技含量 | 第20-21页 | 
| 1.3.3 新兴文化业态推动我国文化产业与世界接轨 | 第21-23页 | 
| 2 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3-35页 | 
| 2.1 新兴文化业态的兴起背景 | 第23-26页 | 
| 2.1.1 经济全球化是新兴文化业态兴起的时代背景 | 第23-24页 | 
| 2.1.2 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为新兴文化业态的兴起提供了载体 | 第24-25页 | 
| 2.1.3 大众对精神产品需求的提高是新兴文化业态兴起的动力源 | 第25-26页 | 
| 2.2 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现状和原因分析 | 第26-35页 | 
| 2.2.1 新兴文化业态的发展成绩斐然 | 第27-31页 | 
| 2.2.2 新兴文化业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| 第31-32页 | 
| 2.2.3 新兴文化业态存在问题的原因 | 第32-35页 | 
| 3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,推动新兴文化业态发展 | 第35-45页 | 
| 3.1 借鉴国外文化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 | 第35-39页 | 
| 3.1.1 科学技术奠定美英文化产业的领先地位 | 第35-36页 | 
| 3.1.2 混合模式提升德法文化产业发展优势 | 第36-37页 | 
| 3.1.3 政府推动作用加速日韩文化产业发展 | 第37-39页 | 
| 3.2 探索中国新兴文化业态发展的新路 | 第39-45页 | 
| 3.2.1 提高科学技术水平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核心 | 第39-40页 | 
| 3.2.2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重要因素 | 第40-41页 | 
| 3.2.3 建立与市场经济相符的管理机制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根本 | 第41-42页 | 
| 3.2.4 建立健全融资结构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有利保障 | 第42-43页 | 
| 3.2.5 完善市场体系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价值体现 | 第43页 | 
| 3.2.6 加强国际间的交流是发展新兴文化业态的催化剂 | 第43-45页 | 
| 结束语 | 第45-46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46-50页 | 
| 致谢 | 第5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