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20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8-11页 |
1.1.1 再生混凝土 | 第8-9页 |
1.1.2 粉煤灰在混凝土中的应用 | 第9-11页 |
1.2 粉煤灰对混凝土水化特性的影响研究现状 | 第11-17页 |
1.2.1 粉煤灰的活性 | 第11-12页 |
1.2.2 粉煤灰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 | 第12页 |
1.2.3 粉煤灰对胶凝体系水化热与水化速率的影响 | 第12-13页 |
1.2.4 粉煤灰对混凝土硬化浆体中化学结合水量的影响 | 第13-14页 |
1.2.5 复合胶凝材料中粉煤灰的反应程度 | 第14页 |
1.2.6 粉煤灰对混凝土硬化浆体中Ca(OH)_2含量的影响 | 第14-15页 |
1.2.7 粉煤灰对水泥水化程度的影响 | 第15页 |
1.2.8 粉煤灰粒度对胶凝材料的影响 | 第15-17页 |
1.3 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细观结构的影响研究现状 | 第17-18页 |
1.3.1 粉煤灰对混凝土硬化浆体中水化产物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1.3.2 再生混凝土界面细观结构研究 | 第18页 |
1.4 课题研究思路与主要内容 | 第18-20页 |
第二章 原材料与基本力学性能 | 第20-40页 |
2.1 原材料 | 第20-22页 |
2.2 分选粉煤灰的基本性质 | 第22-35页 |
2.2.1 粉煤灰的分选 | 第22-23页 |
2.2.2 分选粉煤灰的粒径分布与形貌 | 第23-25页 |
2.2.3 分选粉煤灰的成分组成 | 第25-26页 |
2.2.4 粉煤灰的需水量比 | 第26-29页 |
2.2.5 粉煤灰的活性指数 | 第29-32页 |
2.2.6 水泥胶砂强度 | 第32-35页 |
2.3 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 | 第35-38页 |
2.3.1 配合比设计 | 第35页 |
2.3.2 抗压强度 | 第35-38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38-40页 |
第三章 分选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水化特性的影响 | 第40-71页 |
3.1 分选粉煤灰对胶凝材料早期水化热的影响 | 第40-45页 |
3.1.1 试验原理与方法 | 第40-41页 |
3.1.2 水化放热速率 | 第41-44页 |
3.1.3 水化放热量 | 第44-45页 |
3.2 分选粉煤灰再生混凝土的水化过程 | 第45-69页 |
3.2.1 试样制备 | 第46-47页 |
3.2.2 化学结合水量 | 第47-52页 |
3.2.3 粉煤灰反应程度 | 第52-56页 |
3.2.4 混凝土硬化浆体中Ca(OH)_2含量 | 第56-65页 |
3.2.5 水泥水化程度 | 第65-69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69-71页 |
第四章 分选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细观结构的影响 | 第71-95页 |
4.1 引言 | 第71页 |
4.2 水化产物 | 第71-80页 |
4.2.1 试验原理与方法 | 第71-72页 |
4.2.2 试验结果与分析 | 第72-80页 |
4.3 细观结构与形貌 | 第80-94页 |
4.3.1 试验原理与方法 | 第80-82页 |
4.3.2 混凝土硬化浆体细观结构与形貌 | 第82-88页 |
4.3.3 混凝土骨料-浆体界面细观结构与形貌 | 第88-9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94-95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95-98页 |
1、研究结论 | 第95-96页 |
2、展望 | 第96-9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8-102页 |
附录 | 第102-110页 |
致谢 | 第110-111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1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