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地下建筑论文--区域规划、城乡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论文--城市规划布局论文--总体规划论文

存量规划视角下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更新策略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6-32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6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转型时期的城市建设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城市建设注重存量规划的需求第1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沈阳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要求第19-2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20-21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相关研究与进展第21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存量规划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城市更新方面国内外相关研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相关研究的特征与趋势第24-25页
    1.4 研究的对象与范畴第25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的区域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研究的主体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研究领域与范畴第26-29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内容、方法与框架第29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主要研究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研究框架第31-32页
第二章 研究基础与相关理论第32-48页
    2.1 相关理论综述第32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存量规划的相关理论解读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城市更新的相关理论解读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产业发展的相关理论解读第35-39页
    2.2 国内关于城市更新政策的探索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上海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广州成立城市更新局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深圳城市更新实施办法第40-41页
    2.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第41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存量规划案例研究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城市更新案例研究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国外高校周边发展的启示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国内高校周边发展的启示第44-46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46-48页
第三章 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的发展现状特征与问题分析第48-94页
    3.1 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概况第48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沈阳市—国家中心城市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沈阳市皇姑区概况第50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辽宁大学崇山校区概况第54-58页
    3.2 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城市建设现状调查第58-7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土地利用现状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产业业态现状特征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城市风貌现状特征第61-6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街道与交通现状特征第67-7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城市文物遗存现状特征第72-74页
    3.3 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现状问题分析第74-7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社会与产业活力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土地利用结构第7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空间环境品质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交通体系组织第76-77页
    3.4 存量规划下辽宁大学大学—崇山路地区空间发展需求与发展条件分析第77-9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空间发展需求第77-82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空间布局条件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3.4.3 空间SWOT分析第83-86页
        3.4.4 基于在校师生及本地居民调研情况分析第86-93页
    3.5 本章小结第93-94页
第四章 该地区空间价值评估模型构建及其开发利用策略第94-118页
    4.1 存量规划语境下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优化的可行性分析第94-97页
    4.2 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存量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道路交通的易达性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空间环境品质的满意度第9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文化资源及文化设施的满意度第97页
    4.3 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存量资源开发的作用机制第97-10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存量资源的权属关系第97-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制度与政策法规第10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多元利益主体第105-106页
    4.4 该地区空间价值评估第106-11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存量资源再开发模型选取与量化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土地空间价值评估第107-11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建筑空间价值评估第111-113页
    4.5 基于空间价值评估的存量资源开发利用策略第113-116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基于评估结果的开发类型选择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更新开发利用策略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存量资源状况第115-116页
    4.6 本章小结第116-118页
第五章 该地区更新策略主要思路第118-146页
    5.1 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更新发展方向第118-12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更新目标第118-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更新原则第11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更新方向第119-120页
    5.2 空间更新策略:整合校园与城市的要素第120-125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整体空间功能结构架构的整合与优化第120-121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文化空间与都市空间的整合与优化第121-124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绿化空间与相关要素的整合与优化第124-125页
    5.3 功能: 优化土地利用与布局第125-13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完善城市功能形态第125-13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功能复合第132-133页
    5.4 交通:完善宜人、静谧的交通组织系统第133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构建合理的交通组织网络第133-13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提倡公交出行,较少对小汽车的依赖第134-135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加强慢行交通微循环建设,构建TOD社区建设第135-13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静态交通整治与提升第136-13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5 立体化交通的构建第138页
    5.5 辽宁大学—崇山路地区实施存量规划的保障条件第138-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公正的产权征收制度第139-140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全程参与的多元合作治理模式第140-141页
        5.5.3 协调作用下的多元利益平衡第141-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4 基于利益平衡的大学与城市管理制度第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5 计划分期建设第143页
        5.5.6 配套优惠政策第143页
    5.6 更新策略的效益评估第143-144页
    5.7 本章小结第144-146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146-148页
    6.1 基本结论第146页
    6.2 主要创新第146-147页
    6.3 不足与展望第147-148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主要不足第14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研究展望第147-148页
参考文献第148-152页
附录第152-160页
作者简介第160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0-161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和研究工作第161-162页
致谢第162页

论文共1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涩宁兰输气管道复线工程项目后评价
下一篇:分选粉煤灰对再生混凝土水化特性与细观结构的影响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