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工人、农民、青年、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--农民工作论文--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论文

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问题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3-23页
    1.1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本文研究的背景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14-17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8-20页
    1.3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20页
    1.4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创新点第20-23页
第二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概述第23-29页
    2.1 乡风文明建设理论构架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乡风文明的内涵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乡风文明的特点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乡风文明的基本要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乡风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5-26页
    2.2 乡风文明建设的成就和发展空间第26-29页
第三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问题第29-35页
    3.1 政治文明信仰意识形态淡薄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政治宣传力度不足,农民政治信仰欠缺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农村相关法律制度不完善,农民法律意识淡薄第29-30页
    3.2 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方面欠缺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农业现代化发展缓慢,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新兴产业规模化不足,缺少资源供给和创新第30-31页
    3.3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水平不高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民间工艺品流失严重,传统文化保护力度不够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精神文明知行背离,科学文化水平落后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文化氛围缺失,文化资源利用不合理第32-33页
    3.4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严重不足第33-35页
第四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问题的成因第35-43页
    4.1 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政治方面的原因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农村官风不正,民主氛围不浓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村干部权责不清,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国家法律普及不够,缺少法律咨询平台第36页
    4.2 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经济方面的原因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基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,农业经济发展不均衡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农民自主创业能力较弱,创业平台搭建尚不成熟第37页
    4.3 乡风文明建设中的文化方面的原因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民俗风情传承后继无人,民俗文化创新理念缺失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文化建设缺乏科学管理,文化建设队伍力量薄弱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文化市场管理不到位,文化传播载体不灵活第38-39页
    4.4 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生态环境方面的原因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社会环境导致生态恶劣,环境监管力度不够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生态环保科技工程缺乏,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薄弱第40页
    4.5 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社会生活方面的原因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村民生活习惯不健康,社会行为模式不和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空巢和老龄化现象严重,乡风建设缺少生力军第41-43页
第五章 完善社会主义新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对策第43-57页
    5.1 新农村政治文明建设方面的对策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从严治党整治官风,积极营造农村民主氛围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加强村干部的文化素养,明确村干部的管理职能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提供政治文化活动平台,提高农民的政治信仰度第4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加强法治文明建设,提高农民的法制意识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健全民生保障机制,完善科学管理体制第45-46页
    5.2 新农村物质文明建设方面的对策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,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大力发展新兴产业,建立优良的创业服务平台第47-48页
    5.3 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对策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尊重民间技艺传人,修复和创新民俗文化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推进平等优质教育改革,培育道德先行和求知精神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营造丰富多彩的文化氛围,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繁荣农村文化事业,灵活应用农村文化传播载体第50-51页
    5.4 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对策第51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调整生态保护战略,完善生态建设的长效机制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科学治理生态环境,加强新能源建设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树立生态保护理念,打造特色生态旅游品牌第53页
    5.5 新农村社会风尚方面的建设对策第53-57页
        5.5.1 扭转不良风气,维护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5.5.2 合理利用“逆城市化”现象,建立特色文明示范基地第54-57页
第六章 结论第57-59页
参考文献第59-63页
作者简介第63页
作者在攻读硕士(博士)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第63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MapReduce的Skyline查询算法研究
下一篇: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下平安银行发展战略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