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4页 |
1.1 论文的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0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| 第10-13页 |
1.2.1 互联网金融国内发展现状及趋势 | 第10-11页 |
1.2.2 国外互联网金融发展现状及趋势 | 第11-13页 |
1.3 研究方法 | 第13页 |
1.4 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| 第14-24页 |
2.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 | 第14页 |
2.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 | 第14-15页 |
2.2.1 金融资源的可获得性强 | 第14页 |
2.2.2 资源配置的去中介化 | 第14-15页 |
2.2.3 传统金融机构的后台化 | 第15页 |
2.3 互联网金融的功能 | 第15-16页 |
2.4 互联网金融主要商业模式 | 第16-22页 |
2.4.1 网络银行 | 第16页 |
2.4.2 P2P网贷 | 第16-19页 |
2.4.3 第三方支付 | 第19-20页 |
2.4.4 互联网理财 | 第20-21页 |
2.4.5 众筹融资 | 第21-22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2-24页 |
第3章 战略与战略管理概述 | 第24-26页 |
3.1 战略的概述 | 第24页 |
3.2 战略管理的概述 | 第24-25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25-26页 |
第4章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| 第26-32页 |
4.1 从商业模式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| 第26-28页 |
4.1.1 价值空间的提升 | 第26页 |
4.1.2 交易成本的下降 | 第26-27页 |
4.1.3 行业商业模式驱动力改变 | 第27页 |
4.1.4 商业模式管道形态改变 | 第27-28页 |
4.2 从业务模式看互联网金融发展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4.2.1 重新审视和制定适应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战略 | 第28页 |
4.2.2 拓展商业银行业务的客户和渠道 | 第28页 |
4.2.3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,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 | 第28页 |
4.2.4 价格发现功能,推动利率市场化 | 第28-29页 |
4.2.5 加速金融脱媒 | 第29页 |
4.3 商业银行与互联网金融是优势互补的关系 | 第29-3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30-32页 |
第5章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平安银行的战略 | 第32-46页 |
5.1 平安银行及中国平安集团基本情况 | 第32-34页 |
5.1.1 平安银行简介 | 第32页 |
5.1.2 资产、盈利能力情况简介 | 第32页 |
5.1.3 中国平安保险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| 第32-34页 |
5.2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下平安银行的战略分析 | 第34-36页 |
5.2.1 外部环境分析 | 第34-35页 |
5.2.2 发展机遇 | 第35-36页 |
5.2.3 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SWOT分析 | 第36页 |
5.3 互联网金融商业模式下平安银行的战略选择 | 第36-38页 |
5.3.1 从传统贷款体系向“泛资产”管理时代转变 | 第36页 |
5.3.2 从注重单点作业模式向平台获客转变 | 第36-37页 |
5.3.3 从单一产品提供商向综合金融方案提供商转变 | 第37页 |
5.3.4 从管控风险向经营风险转变 | 第37页 |
5.3.5 加强资产负债及利率管理,持续优化结构 | 第37页 |
5.3.6 客户定位的长尾效应的显现 | 第37-38页 |
5.3.7 完善管理改革与业务创新措施 | 第38页 |
5.4 平安银行的战略目标 | 第38页 |
5.5 平安银行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布局 | 第38-43页 |
5.5.1 明确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核心,不断创新,切实做好风险管控 | 第39页 |
5.5.2 平安集团的互联网金融战略基因作为基础 | 第39页 |
5.5.3 综合金融差异化竞争战略 | 第39-41页 |
5.5.4 客户端构建四个客群互联网门户,布局互联网金融战略 | 第41-43页 |
5.6 平安银行的战略保障措施 | 第43-44页 |
5.7 本章小结 | 第44-46页 |
结论 | 第46-48页 |
附录 | 第48-50页 |
附录A | 第48页 |
附录B | 第48-5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0-51页 |
致谢 | 第51-52页 |
个人简历 | 第5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