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-5页 |
绪论 | 第8-21页 |
(一) 选题缘由 | 第8-9页 |
1. 教师退出机制的建立关乎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| 第8页 |
2. 教师退出机制的研究事关国家教育政策议题的贯彻落实 | 第8-9页 |
3. 教师退出机制的健全影响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的实施程度 | 第9页 |
(二) 文献综述 | 第9-17页 |
1.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9-17页 |
2. 对现有研究的评价 | 第17页 |
(三) 研究意义 | 第17-18页 |
1. 理论价值 | 第17页 |
2. 实践意义 | 第17-18页 |
(四) 核心概念解读 | 第18-19页 |
1. 退出机制 | 第18-19页 |
2. 教师退出机制 | 第19页 |
(五)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9-21页 |
1. 研究思路 | 第19页 |
2. 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一、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现状调查 | 第21-39页 |
(一) 调查目的 | 第21页 |
(二) 调查设计 | 第21-25页 |
1. 调查对象 | 第21-23页 |
2. 调查工具 | 第23-24页 |
3. 调查过程 | 第24-25页 |
4. 数据统计工具及分析方法 | 第25页 |
(三) 调查结果 | 第25-39页 |
1. 教师退出对象的现状 | 第25-32页 |
2. 教师退出标准的现状 | 第32-35页 |
3. 教师退出处理主体的现状 | 第35-37页 |
4. 教师退出方式及程序的现状 | 第37页 |
5. 教师退出机制建立意愿的现状 | 第37-39页 |
二、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| 第39-43页 |
(一) 教师退出对象模糊不清 | 第39-40页 |
(二) 教师退出标准不统一 | 第40-41页 |
(三) 教师退出处理主体不清晰 | 第41页 |
(四) 教师退出方式单一 | 第41-42页 |
(五) 教师退出程序缺乏规范性 | 第42-43页 |
三、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| 第43-46页 |
(一) 教师管理体制存在局限性 | 第43页 |
(二) 相关教师管理法规不健全 | 第43-44页 |
(三) 受人情因素及社会舆论的影响 | 第44页 |
(四) 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缺乏科学性 | 第44-45页 |
(五) 教师退出后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| 第45-46页 |
四、优化中小学教师退出机制的对策和建议 | 第46-52页 |
(一) 以师德考核和教育教学绩效为重点,制定统一且相对独立的教师退出标准 | 第46-47页 |
(二) 全面落实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,严格执行相关注册规定 | 第47-48页 |
(三) 完善教师管理法规,明晰教师退出处理主体 | 第48页 |
(四) 鼓励出台符合本地教师队伍建设需要的退出办法,畅通教师退出渠道 | 第48-49页 |
(五) 重视教师申诉权利,规范教师退出程序 | 第49-50页 |
(六) 健全教师考核评价制度 | 第50页 |
(七) 完善教师退出社会保障制度 | 第50-51页 |
(八) 建立科学合理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 | 第51-52页 |
结语 | 第52-53页 |
注释 | 第53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2页 |
附录1 | 第62-66页 |
附录2 | 第66-70页 |
附录3 | 第70页 |
附录4 | 第70-71页 |
读研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1页 |
读研期间参与的著作 | 第71-72页 |
致谢 | 第72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