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Ni/CeO2催化剂制备、表征及其催化顺酐液相加氢性能研究

中文摘要第14-16页
ABSTRACT第16-18页
第一章 文献综述和选题背景第19-47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9-20页
    1.2 顺酐加氢的研究现状第20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0 顺酐加氢概述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顺酐均相加氢体系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顺酐多相加氢体系第23-32页
    1.3 CeO_2在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CeO_2在催化CO氧化反应中的应用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CeO_2在催化CH_4-CO_2重整反应中的应用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CeO_2在催化水汽转化反应中的应用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CeO_2催化剂在加氢反应中的应用第35-36页
    1.4 选题目的及研究思路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选题目的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体系选择与研究思路第37-38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38-47页
第二章 论文中使用的试剂及主要测试表征方法第47-53页
    2.1 主要实验试剂及仪器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主要试剂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催化剂制备及评价的主要实验设备第48页
    2.2 催化剂的表征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低温氮气物理吸脱附表征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X射线粉末衍射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透射电子显微镜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6 氢气程序升温脱附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7 X-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8 拉曼光谱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9 原位透射红外光谱第49-50页
    2.3 催化剂评价第50-53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催化剂评价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扩散极限对催化剂反应影响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产物分析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催化剂的TOF值计算第51-53页
第三章 Ni/CeO_2催化剂顺酐加氢性能研究第53-65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53页
    3.2 实验部分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催化剂载体制备第5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Ni/CeO_2和Ni/Al_2O_3催化剂的制备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第54页
    3.3 结果与讨论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催化剂晶相结构分析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催化剂还原性能分析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催化剂表面物种分析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催化剂氢气吸附活化能力分析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59-61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61-6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62-65页
第四章 Ni-CeO_2界面构筑以及其对顺酐液相加氢性能的影响第65-77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65-66页
    4.2 实验部分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CeO_2表面修饰的Ni/SiO_2催化剂的制备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催化剂的表征与评价第66页
    4.3 结果与讨论第66-7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催化剂晶相结构分析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催化剂表面结构分析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催化剂还原性能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催化剂氢气吸附活化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5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71-73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73-74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74-77页
第五章 Ni/CeO_2催化剂活性位点调变及其对顺酐加氢性能影响第77-97页
    5.1 引言第77-78页
    5.2 实验部分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CeO_2载体的制备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xNi/CeO_2催化剂的制备第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催化剂的表征及评价第78页
    5.3 结果与讨论第78-9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催化剂晶相结构分析第78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催化剂还原性能分析第80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催化剂表面结构分析第81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催化剂氢气吸附活化第86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88-92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92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92-97页
第六章 不同形貌CeO_2载体的可控制备及其负载Ni催化剂顺酐加氢性能第97-113页
    6.1 引言第97-98页
    6.2 实验部分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不同形貌CeO_2载体的制备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催化剂的制备第9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催化剂表征及评价第98页
    6.3 结果与讨论第98-109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载体和催化剂形貌分析第98-10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载体和催化剂晶相结构分析第101-10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载体和催化剂氧空位分析第102-10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催化剂还原性能分析第103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5 催化剂表面结构分析第104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3.6 催化剂氢气吸附活化第106-10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7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107-109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109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09-113页
第七章 活性金属种类对M/CeO_2催化剂顺酐加氢性能影响第113-123页
    7.1 引言第113页
    7.2 实验部分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CeO_2载体的制备第113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催化剂的制备第113-11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3 催化剂表征及评价第114页
    7.3 结果与讨论第114-12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催化剂晶相结构分析第114-11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催化剂还原性能分析第115-116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催化剂表面结构分析第116-117页
        7.3.4 催化剂的氢气吸附活化第117-118页
        7.3.5 催化剂活性评价第118-120页
    7.4 本章小结第120-121页
    参考文献第121-123页
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23-127页
    8.1 论文的主要结论第123-124页
    8.2 论文的创新点第124-125页
    8.3 后续工作设想第125-127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27-129页
致谢第129-131页
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第131页

论文共13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籽晶辅助铸造晶体硅的制备与性能
下一篇:赤芝多糖结构和构象表征及其免疫调节构效关系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