供求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能力研究--以浙江省“放管服”改革为例
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一、绪论 | 第9-18页 |
(一) 研究缘起与意义 | 第9-10页 |
(二) 国内外文献综述 | 第10-14页 |
(三)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14-16页 |
1.政府能力 | 第14-15页 |
2.新公共服务理论 | 第15-16页 |
3.善治理论 | 第16页 |
(四)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(五) 创新之处与重难点 | 第17-18页 |
二、供求视角下的地方政府能力及结构 | 第18-24页 |
(一) 政府职能与政府能力的关系 | 第18-19页 |
(二) 政府能力系统 | 第19-21页 |
1.政府能力内部要素系统 | 第19-20页 |
2.政府外显能力系统 | 第20-21页 |
(三) 政府能力供求结构 | 第21-24页 |
1.供不应求:能力短缺 | 第22页 |
2.供过于求:能力过剩 | 第22-24页 |
三、“放管服”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能力 | 第24-35页 |
(一) “放管服”改革的浙江实践与经验 | 第24-28页 |
1.“四张清单一张网”建设 | 第24-25页 |
2.“最多跑一次”改革 | 第25-27页 |
3.“放管服”改革的浙江经验 | 第27-28页 |
(二) “放管服”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职能 | 第28-30页 |
1.注重宏观规制 | 第28-29页 |
2.注重事中事后监管 | 第29页 |
3.注重集成服务 | 第29-30页 |
(三) “放管服”改革中的地方政府能力 | 第30-35页 |
1.清单制度供给能力 | 第30-31页 |
2.宏观引导能力 | 第31-32页 |
3.精准协作能力 | 第32-33页 |
4.集成服务能力 | 第33页 |
5.“互联网+”利用能力 | 第33-34页 |
6.风险防控能力 | 第34-35页 |
四、“放管服”改革中地方政府能力的供求分析 | 第35-46页 |
(一) 地方政府能力的需求分析 | 第35-37页 |
1.时代需求:数据治理 | 第35-36页 |
2.主体需求:政府自觉与社会倒逼的内外驱动 | 第36页 |
3.工具植入:互联网+政务服务 | 第36-37页 |
(二) 地方政府能力的供给逻辑 | 第37-40页 |
1.调控能力:从微观干预走向宏观调控 | 第37页 |
2.动员能力:从传统社会动员走向整合式动员 | 第37-38页 |
3.技术能力:从总体支配走向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 | 第38-39页 |
4.供给理念:从行政导向走向需求导向 | 第39页 |
5.供给对象:从管制走向服务 | 第39-40页 |
(三) 地方政府能力的供求失衡分析 | 第40-46页 |
1.制度有效性供给不足 | 第41-42页 |
2.选择性放权与承接有限并存 | 第42-43页 |
3.公共信息产品供给不足 | 第43-44页 |
4.公共服务需求导向性不足 | 第44页 |
5.绩效考核与监管力度不足 | 第44-46页 |
五、供求视角下地方政府能力提升策略 | 第46-51页 |
(一) 完善制度有效供给 | 第46-47页 |
(二) 合理界定政府作用的有效性边界 | 第47页 |
(三) 以公共需求为有效供给的立足点 | 第47-48页 |
(四) 优化政府供给成本 | 第48-49页 |
(五) 构建政府供给风险预防与评估机制 | 第49-51页 |
六、结语 | 第51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56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