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植物保护论文--农药防治(化学防治)论文--植物化学保护理论论文

CsCYP6A2、CsCYP306A1基因在香根草对二化螟致死过程的作用研究

摘要第4-7页
ABSTRACT第7-9页
1 绪论第13-21页
    1.1 二化螟的危害及防治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二化螟的危害概况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二化螟防治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1 化学防治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2 二化螟的绿色防控技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1.1.2.3 香根草防治二化螟第15-16页
    1.2 细胞色素P450概况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细胞色素P450的命名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功能及分布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昆虫细胞色素P450的表达调控机制第17页
    1.3 昆虫RNAi(RNA interference)概述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昆虫RNAi的作用机制第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昆虫RNAi的实现方法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RNAi技术在昆虫中的应用第19-20页
    1.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0-21页
2 二化螟CsCYP6A2、CsCYP306A1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第21-35页
    2.1 前言第21-22页
    2.2 材料与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供试虫源与饲养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总RNA提取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RNA-Seq测序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序列分析方法第23-24页
    2.3 结果第24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总RNA的提取结果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二化螟两种P450基因的cDNA序列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二化螟两种P450基因与8种昆虫P450基因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二化螟CsCYPA2和CsCYP306A1基因的系统发育树分析第25-32页
    2.4 讨论第32-35页
3 二化螟CsCYP6A2、CsCYP306A1基因的时空表达谱及取食香根草对其表达的影响第35-49页
    3.1 前言第35-36页
    3.2 材料和方法第36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供试昆虫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供试植物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样本收集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仪器与试剂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总RNA的提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cDNA第一条链的合成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7 基因引物设计及Real-Time PCR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8 数据分析第41-42页
    3.3 结果第42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引物设计结果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CsCYP6A2和CsCYP306A1在二化螟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取食香根草不同时间后对二化螟CsCYP6A2和CsCYP306A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取食香根草对二化螟不同组织CsCYP6A2和CsCYP306A1基因表达的影响第45-47页
    3.4 讨论第47-49页
4 CsCYP6A2和CsCYP306A1基因在香根草对二化螟致死作用中的功能第49-65页
    4.1 前言第49页
    4.2 材料和方法第49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供试虫源与饲养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供试植物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主要仪器与试剂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含T7启动子的模板DNA制备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1 含T7启动子引物设计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2 总RNA的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3 T7引物PCR扩增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4.4 PCR产物切胶回收纯化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dsRNA的制备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1 洗涤液准备第5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2 体外转录反应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3 核酸酶消化去除模板DNA和ssRNA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4 dsRNA的纯化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5.5 dsRNA质量和浓度检测第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6 dsRNA的注射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6.1 二化螟三龄幼虫注射方法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2.6.2 沉默两种细胞色素P450基因对二化螟取食香根草的影响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7 目的基因干扰结果检测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8 数据分析第55页
    4.3 结果第55-62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dsRNA的合成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目的基因干扰后二化螟mRNA水平的沉默效果及表型变化第56-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1 RNAi后幼虫两天后的死亡率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2 RNAi后检测mRNA水平的沉默效果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2.3 RNAi后二化螟的化蛹率、蛹重及蛹的羽化率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目的基因干扰后分别饲喂水稻和香根草后二化螟表型变化及对mRNA表达影响第60-62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1 RNAi后幼虫的死亡率及表型第60页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4.3.3.2 RNAi后检测二化螟试虫不同组织mRNA水平的沉默效果第60-62页
    4.4 讨论第62-65页
5 总讨论第65-69页
参考文献第69-79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9-81页
致谢第81-85页

论文共8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小麦黄花叶病的田间监测(2015-2016)及禾谷多黏菌室内砂培体系的初步建立
下一篇:聚集信息素在蓟马种间互作中的作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