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4页 |
Abstract | 第4-8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8-19页 |
·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选题背景 | 第8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8-9页 |
·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| 第9-16页 |
·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的层面 | 第9-11页 |
·国际贸易、FDI 与环境关系的层面 | 第11-13页 |
·能源消费与环境保护关系的层面 | 第13-14页 |
·能源、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层面 | 第14-15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| 第15-16页 |
·本文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6-18页 |
·研究内容 | 第16页 |
·研究方法 | 第16-17页 |
·技术路线 | 第17-18页 |
·研究创新与不足 | 第18页 |
·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| 第18页 |
·本文存在的难点与不足 | 第18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现状 | 第19-27页 |
·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的现状分析 | 第19-21页 |
·无锡市能源消费结构分析 | 第21-22页 |
·无锡市环境质量状况分析 | 第22-23页 |
·无锡市产业结构变动分析 | 第23-24页 |
·无锡市工业结构演变分析 | 第24-26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26-27页 |
第三章 无锡市能源、经济与环境关系的实证分析 | 第27-42页 |
·无锡市经济发展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分析 | 第27-33页 |
·数据来源 | 第27页 |
·数据基本统计分析 | 第27-28页 |
·平稳性检验 | 第28页 |
·协整检验 | 第28-29页 |
·建立VAR 模型 | 第29-30页 |
·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| 第30-31页 |
·基于VAR 模型的动态分析 | 第31-33页 |
·无锡市能源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| 第33-40页 |
·能源、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| 第33-34页 |
·无锡市能源、经济与环境协调度的主成分分析 | 第34-39页 |
·江苏省各城市能源、经济与环境实力对比分析 | 第39-40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0-42页 |
第四章 无锡市能源利用效率分析 | 第42-50页 |
·无锡市行业能源效率的分析 | 第42-45页 |
·工业能源效率影响因素模型 | 第42-43页 |
·无锡市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分解分析 | 第43-45页 |
·无锡市企业能源效率的分析 | 第45-49页 |
·无锡市企业能源消费数据统计 | 第45-47页 |
·无锡市企业能源消费建模分析 | 第47-49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第五章 无锡市能源、经济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| 第50-56页 |
·调整产业结构,促进外贸转型发展,引导外资合理导向 | 第50-51页 |
·促进产业结构升级,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| 第50页 |
·促进外贸转型发展,引导外资合理导向 | 第50-51页 |
·发展循环经济,优化工业结构 | 第51-52页 |
·加强循环经济的相关立法工作 | 第51页 |
·优化无锡市工业结构 | 第51-52页 |
·促进无锡市经济可持续发展 | 第52页 |
·探索低碳城市发展模式,积极发展绿色产业 | 第52-54页 |
·探索低碳城市发展道路 | 第52-53页 |
·拓展绿色经济发展途径 | 第53-54页 |
·促进企业开展各项创新工作 | 第54页 |
·创造促进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激励机制 | 第54页 |
·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环保产业的分工 | 第54页 |
·本章小结 | 第54-56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56-59页 |
·研究结论 | 第56-58页 |
·本文的研究不足与展望 | 第58-59页 |
致谢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8页 |
附表 | 第68-71页 |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7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