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9页 |
绪论 | 第9-17页 |
第一节 选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9-12页 |
一、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| 第9-10页 |
二、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0-12页 |
第二节 选题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| 第12-14页 |
一、选题的理论意义 | 第12-13页 |
二、选题的现实意义 | 第13-14页 |
第三节 选题的基本内容 | 第14-15页 |
一、主要思想 | 第14页 |
二、重点和难点 | 第14页 |
三、创新之处 | 第14-15页 |
第四节 选题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15-17页 |
一、研究思路 | 第15页 |
二、研究方法 | 第15-17页 |
第一章 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研究 | 第17-25页 |
第一节 食品安全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| 第17-19页 |
一、食品安全的概念 | 第17-18页 |
二、食品安全的影响因素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| 第19-21页 |
一、食品安全监管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二、食品安全监管的影响因素 | 第20-21页 |
第三节 食品安全监管的理论基础 | 第21-25页 |
一、食品安全监管的经济学理论基础 | 第21-22页 |
二、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学理论基础 | 第22-25页 |
第二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及缺陷 | 第25-35页 |
第一节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历史演变 | 第25-27页 |
一、食品安全监管孕育期:粮食安全监管 | 第25-26页 |
二、食品安全监管起步期:初级生产环节监管 | 第26页 |
三、食品安全监管发展期:全程综合监管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现状 | 第27-30页 |
一、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| 第27-28页 |
二、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职责分工 | 第28-29页 |
三、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体系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现行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缺陷 | 第30-35页 |
一、食品安全监管主体方面存在的缺陷 | 第30-32页 |
二、食品安全监管效力方面的缺陷——责任追究机制不健全 | 第32-35页 |
第三章 发达国家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及启示 | 第35-43页 |
第一节 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| 第35-37页 |
一、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依据 | 第35-36页 |
二、欧盟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| 第36-37页 |
第二节 美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| 第37-39页 |
一、美国食品安全监管主要机构 | 第37-38页 |
二、联邦与州的权限分配与协调 | 第38页 |
三、联邦主要监管机构的准立法与执法的统一 | 第38-39页 |
第三节 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| 第39-41页 |
一、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依据 | 第39-40页 |
二、日本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及其职责分工 | 第40-41页 |
第四节 国外食品安全监管的主要经验及启示 | 第41-43页 |
第四章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模式的优化途径 | 第43-51页 |
第一节 构建政府监管主导下的“政府—社会”双重监管模式 | 第43-44页 |
第二节 完善政府监管模式 | 第44-48页 |
一、优化食品安全监管权力的配置 | 第45-46页 |
二、完善政府监管机构的责任追究机制 | 第46-48页 |
第三节 社会监管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| 第48-51页 |
一、社会团体组织的食品安全监管作用 | 第48-50页 |
二、普通公众的食品安全监管作用 | 第50-51页 |
结语 | 第51-52页 |
致谢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57页 |
附录: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