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伦理学(道德哲学)论文--伦理学理论与方法论论文--伦理学与其他科学的关系论文--道德与环境论文

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绪论第8-16页
    (一)选题依据及意义第8-9页
    (二)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国外研究现状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2.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(三)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4-15页
    (四)创新之处第15-16页
一、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产生第16-25页
    (一)大地伦理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第16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人与自然的矛盾尖锐化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科技与社会的发展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利奥波德的环境保护工作第18-19页
    (二)大地伦理思想产生的思想背景第19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达尔文进化论的启迪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对施韦泽生态伦理思想的思索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第21-22页
    (三)《沙乡年鉴》的写作第22-25页
        1.《沙乡年鉴》的写作年代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《沙乡年鉴》的主题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《沙乡年鉴》的影响第23-25页
二、利奥波德大地伦理的主要内容第25-33页
    (一)“土地共同体”思想第25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动植物、水、土壤的重要作用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大地共同体第26-27页
    (二)大地伦理的整体主义第27-29页
        1.生态自然观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对个体主义的超越第28-29页
    (三)大地伦理的基本道德原则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道德情感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“完整、稳定和美丽”第30页
    (四)新的价值尺度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新的伦理价值尺度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2.荒野的生态价值第31-33页
三、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特点第33-41页
    (一)大地伦理思想与辛格的“动物解放论”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1.道德关怀对象的不同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个体主义和整体主义的对立第34-35页
    (二)大地伦理思想与施韦泽的“敬畏生命”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1.出发点不同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范围不同第36页
    (三)大地伦理思想与罗尔斯顿的“荒野”价值论第36-38页
        1.系统价值论和自然价值论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向“大地美德”的意境延伸第37-38页
    (四)大地伦理思想的基本特点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1.反潮流性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扩展性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3.综合性第39-41页
四、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影响及争论第41-45页
    (一)利奥波德大地伦理学的影响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1.生态世界观的建构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2.新的生态伦理规范的确立第42页
    (二)利奥波德思想引发学术界的争论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1.学术界对利奥波德思想的质疑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2.学术界对利奥波德思想的辩护第43-45页
五、利奥波德大地伦理思想的当代启示第45-51页
    (一)人与自然新关系的构建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1.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关系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2.尊重一切自然物的存在第46页
        3.自然休养生息,自然恢复第46-47页
    (二)生态环保观念的优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1.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2.确立生态承载力底线观念第48页
    (三)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1.树立生态理念及生态整体思维模式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2.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,建设美丽中国第49-51页
结论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5页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硕士研究成果第55-56页
致谢第56页

论文共56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“建立新人生观”—罗家伦人生哲学研究
下一篇:苗族医药文化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