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建立新人生观”—罗家伦人生哲学研究
| 致谢 | 第3-4页 |
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页 |
| 1 绪论 | 第8-18页 |
| 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8-11页 |
| 1.2 研究动态与文献评析 | 第11-15页 |
| 1.3 研究路径与方法 | 第15-16页 |
| 1.4 研究难点与新意 | 第16-18页 |
| 2 罗家伦“新人生观”的形成与发展 | 第18-30页 |
| 2.1 罗家伦“新人生观”形成的原因 | 第18-23页 |
| 2.2 罗家伦“新人生观”发展的轨迹 | 第23-30页 |
| 3 罗家伦“新人生观”的主要内容 | 第30-49页 |
| 3.1 “新人生观”的理论基础 | 第30-37页 |
| 3.2 “形上之道”:三种人生观 | 第37-42页 |
| 3.3 “由道而术”:三种生活方式 | 第42-44页 |
| 3.4 “从知到行”:强者的塑造 | 第44-49页 |
| 4 罗家伦“新人生观”的主要特征 | 第49-54页 |
| 4.1 以青年为本位 | 第49-50页 |
| 4.2 以理性为“剃刀” | 第50-52页 |
| 4.3 藉人格以救国 | 第52-54页 |
| 5 罗家伦“新人生观”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| 第54-59页 |
| 5.1 罗家伦“新人生观”的历史地位 | 第54-56页 |
| 5.2 罗家伦“新人生观”的时代价值 | 第56-59页 |
| 6 结论 | 第59-61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1-64页 |
| 作者简历 | 第64-66页 |
| 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6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