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农业科学论文--农作物论文--禾谷类作物论文--稻论文

水稻泛着丝粒区域代换系材料的构建与评价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缩略词表第9-10页
引言第10-11页
1 文献综述第11-19页
    1.1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概念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特点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水稻染色体片段代换系的研究进展与应用第12-13页
    1.2 染色体与着丝粒/泛着丝粒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染色体与着丝粒的结构特征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着丝粒/泛着丝粒的概念与特点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着丝粒的作用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4 染色体分离与着丝粒的关系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7 水稻泛着丝粒区域对农艺性状的影响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8 其他生物的着丝粒研究进展第16-17页
    1.3 偏分离现象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偏分离的概念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偏分离的特点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引起偏分离的原因第18页
    1.4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-19页
2 材料与方法第19-34页
    2.1 材料第19-20页
    2.2 DNA抽提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2.3 引物的设计第21-26页
    2.4 PCR扩增第26页
    2.5 基因型的鉴定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5.1 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检测基因型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5.2 凝胶成像系统鉴定基因型第27-28页
    2.6 农艺性状考察第28-29页
    2.7 发芽性状考察第29-30页
    2.8 偏分离检测方法第30-31页
    2.9 着丝粒附近基因的检索分析第31页
    2.10 数据分析第31页
    2.11 本研究中用到的试剂及配制方法第31-34页
3 结果与分析第34-63页
    3.1 泛着丝粒区域代换系的构建第34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代换系的构建和完善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代换系目标区段基因分析第38-44页
    3.2 部分泛着丝粒区域影响偏分离发生第44-45页
    3.3 代换系导入区段的遗传评价第45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重要农艺性状考察第45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粒型分析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萌发试验第50-55页
    3.4 穗重位点(PW4)的定位第55-63页
4 讨论第63-67页
    4.1 泛着丝粒区域代换系构建的意义及作用第63-64页
    4.2 泛着丝粒对染色体分离的驱动选择第64-65页
    4.3 籼粳亚种育种的启示第65-67页
参考文献第67-77页
致谢第77页

论文共7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茉莉酸参与光周期诱导光敏核不育水稻育性转换的研究
下一篇:滴灌施肥与秸秆还田对玉米产量形成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效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