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4页 |
Abstract | 第4页 |
绪论 | 第7-12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7-8页 |
二、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8-10页 |
三、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| 第10-12页 |
第一章 认缴资本制下瑕疵出资概述 | 第12-21页 |
第一节 认缴资本制度概述 | 第12-16页 |
一、认缴资本制度的内涵及其法律特征 | 第12-13页 |
二、认缴资本制具体内容 | 第13-15页 |
三、认缴资本制带来的法律隐患 | 第15-16页 |
第二节 认缴制下瑕疵出资的界定 | 第16-18页 |
一、瑕疵出资的概念界定 | 第16-18页 |
二、瑕疵出资的法律属性 | 第18页 |
第三节 认缴制下瑕疵出资的表现形式及其危害 | 第18-21页 |
一、认缴制下瑕疵出资的表现形式 | 第18-19页 |
二、认缴制下瑕疵出资的危害 | 第19-21页 |
第二章 瑕疵出资对股东资格及股东权利的影响 | 第21-28页 |
第一节 瑕疵出资与股东资格 | 第21-22页 |
一、股东资格认定的标准 | 第21页 |
二、瑕疵出资者的股东资格认定 | 第21-22页 |
第二节 瑕疵出资与股东权利 | 第22-25页 |
一、股东权利的内涵及法律性质 | 第22-24页 |
二、股东资格与股东权利的关系 | 第24-25页 |
三、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问题产生的争议 | 第25页 |
第三节 认缴制下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正当性分析 | 第25-28页 |
一、契约理论的要求 | 第25-26页 |
二、权利与义务对等性的要求 | 第26页 |
三、股东平等原则的要求 | 第26页 |
四、保护公司经营及债权人的要求 | 第26-27页 |
五、诚实信用原则的要求 | 第27-28页 |
第三章 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立法考察 | 第28-34页 |
第一节 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域外立法考察 | 第28-29页 |
一、利用催告方式督促股东出资 | 第28页 |
二、限制股东具体权利 | 第28页 |
三、股东除名制度 | 第28-29页 |
第二节 我国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立法考察 | 第29-34页 |
一、我国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立法现状 | 第29-30页 |
二、我国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立法不足及存在的问题 | 第30-32页 |
三、域外立法的借鉴与启示 | 第32-34页 |
第四章 我国认缴资本制下限制瑕疵出资股东权利的建议 | 第34-43页 |
第一节 我国认缴资本制下限制瑕疵出资股东权利的标准 | 第34-35页 |
一、遵循合理适当的标准 | 第34页 |
二、遵循权益相等的标准 | 第34页 |
三、遵循区分原则 | 第34-35页 |
第二节 我国认缴资本制下限制瑕疵出资股东权利的路径 | 第35-36页 |
一、法律法规进行常规限制 | 第35页 |
二、公司章程进行区分限制 | 第35-36页 |
三、股东会决议进行灵活限制 | 第36页 |
第三节 我国认缴资本制下瑕疵出资股东权利限制的范围 | 第36-39页 |
一、股利分配权的限制 | 第36-37页 |
二、剩余财产分配请求权的限制 | 第37-38页 |
三、表决权的限制 | 第38-39页 |
四、知情权的限制 | 第39页 |
第四节 瑕疵出资股东权利的恢复与除名 | 第39-43页 |
一、补足出资后股东权利的恢复 | 第39-40页 |
二、未补足出资的股东除名制度 | 第40-43页 |
结语 | 第43-4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4-46页 |
致谢 | 第46-47页 |
个人简历及论文发表情况 | 第4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