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--一般性问题论文--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

耐冷耐碱好氧反硝化菌脱氮特性及同时硝化反硝化能力研究

摘要第7-9页
Abstract第9-11页
第1章 文献综述第12-18页
    1.1 环境水体中的氮污染物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水体中氮污染物的来源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水体中氮污染物危害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1.3 水体中氮污染现状第14页
    1.2 生物脱氮原理及技术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传统生物脱氮原理及工艺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新型脱氮技术第15页
    1.3 好氧反硝化的研究现状第15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好氧反硝化菌的特点及脱氮途径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影响好氧反硝化菌脱氮的因素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低温对好氧反硝化菌脱氮的影响第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4 耐冷好氧反硝化菌同时硝化反硝化脱氮的研究现状第16-18页
第2章 绪论第18-20页
    2.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8页
    2.2 研究内容第18-19页
    2.3 技术路线第19页
    2.4 本文的创新点第19-20页
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20-30页
    3.1 实验材料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供试菌株及主要实验药品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培养基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主要试剂的配置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实验器材第21-22页
    3.2 实验方法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菌株的形态学鉴定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菌株的特异性磷脂脂肪酸鉴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菌株的16SrRNA基因序列鉴定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菌株最适脱氮条件的探究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菌株对单一氮源的脱氮特性和转化途径的探究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菌株同时硝化反硝化能力的探究第24页
    3.3 测定项目的分析方法第24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硝酸盐的测定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亚硝酸盐的测定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铵态氮的测定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羟胺态氮的测定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总氮和微生物量氮的测定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pH值和OD_(600)的测定第28页
    3.4 数据分析第28-30页
第4章 结果与分析第30-48页
    4.0 耐冷菌株Y-12的鉴定第30-32页
    4.1 外界因子对耐冷菌株Y-12脱氮的影响第32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温度对耐冷菌株Y-12脱氮的影响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初始pH对耐冷菌株Y-12脱氮的影响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初始氮浓度对耐冷菌株Y-12脱氮的影响第34-35页
    4.2 耐冷菌株Y-12对低浓度氮源的脱氮特性第35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菌株Y-12对低浓度铵态氮的脱氮特性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菌株Y-12对低浓度硝酸盐氮的脱氮特性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菌株Y-12对低浓度亚硝酸盐氮氮的脱氮特性第37-38页
    4.3 耐冷菌株Y-12对高浓度单一氮源转化途径的探究第38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菌株Y-12的异养硝化特性对铵态氮的转化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菌株Y-12的好氧反硝化特性对硝酸盐氮的转化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菌株Y-12好氧反硝化特性及对亚硝酸盐氮的转化第40-41页
    4.4 耐冷菌株Y-12在不同氮浓度下同时硝化反硝化特性的探究第41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5mg/LNH_4~+和5mg/LNO_3~-氮源浓度下菌株Y-12的SND特性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5mg/LNH_4~+和5mg/LNO_2~-氮源浓度下菌株Y-12的SND特性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100mg/LNH_4~+和100mg/LNO_3~-氮源浓度下菌株Y-12的SND特性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100mg/LNH_4~+和100mg/LNO_2~-氮源浓度下菌株Y-12的SND特性第44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200mg/LNH_4~+和200mg/LNO_3~-氮源浓度下菌株Y-12的SND特性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4.6 200mg/LNH_4~+和200mg/LNO_2~-氮源浓度下菌株Y-12的SND特性第46-48页
第5章 讨论第48-52页
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52-54页
    6.1 结论第52页
    6.2 展望第52-54页
参考文献第54-60页
致谢第60-62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论文和参研课题情况第62页

论文共62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淇河流域水源供给服务功能空间异质性研究
下一篇:石墨阳极电催化氧化废水污染物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