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9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6页 |
1.2.1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| 第11-15页 |
1.2.2 边坡加固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5-16页 |
1.3 论文研究思路、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1.3.1 改扩建工程项目概要 | 第16-17页 |
1.3.2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7页 |
1.3.3 拟解决问题 | 第17页 |
1.3.4 实施方案 | 第17-18页 |
1.3.5 技术路线 | 第18-19页 |
第二章 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高边坡失稳破坏机理研究 | 第19-28页 |
2.1 引言 | 第19页 |
2.2 路堑岩石边坡失稳破坏机理和类型 | 第19-24页 |
2.2.1 路堑岩石边坡失稳破坏机理 | 第19-20页 |
2.2.2 路堑岩石边坡失稳破坏类型 | 第20-24页 |
2.3 路堑岩石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 | 第24-26页 |
2.3.1 内部因素 | 第24-25页 |
2.3.2 外部因素 | 第25-26页 |
2.4 改扩建过程中路堑岩石边坡失稳破坏原因 | 第2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6-28页 |
第三章 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高边坡稳定性敏感因素研究 | 第28-44页 |
3.1 引言 | 第28页 |
3.2 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高边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原理 | 第28-33页 |
3.2.1 路堑岩石高边坡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原理 | 第28-29页 |
3.2.2 路堑岩石高边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方法 | 第29-32页 |
3.2.3 路堑岩石高边坡可靠性分析方法 | 第32-33页 |
3.3 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高边坡工程概况 | 第33-36页 |
3.3.1 G316福兰线山区干线公路改扩建工程简介 | 第33-34页 |
3.3.2 K433+380处路堑岩石高边坡气象水文 | 第34-35页 |
3.3.3 K433+380处路堑岩石高边坡地质构造及地层岩性 | 第35-36页 |
3.3.4 新构造运动及地震作用 | 第36页 |
3.4 改扩建岩石高边坡稳定性影响因素敏感分析及可靠性研究 | 第36-43页 |
3.4.1 路堑岩石高边坡数值模型的建立 | 第36-37页 |
3.4.2 路堑岩石高边坡稳定性敏感因素分析 | 第37-41页 |
3.4.3 路堑岩石高边坡可靠性分析 | 第41-4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3-44页 |
第四章 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高边坡开挖过程稳定性研究 | 第44-72页 |
4.1 引言 | 第44页 |
4.2 改扩建路堑岩石高边坡合理施工工艺研究 | 第44-57页 |
4.2.1 岩石边坡数值模型的建立与参数选取 | 第44-45页 |
4.2.2 不同开挖比例和开挖深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| 第45-57页 |
4.3 改扩建路堑岩石高边坡开挖支护时序研究 | 第57-69页 |
4.3.1 ANSYS开挖支护基本原理 | 第57-58页 |
4.3.2 岩石边坡数值模型的建立与参数选取 | 第58-59页 |
4.3.3 开挖边坡无支护时结果分析 | 第59-64页 |
4.3.4 开挖边坡及时支护时结果分析 | 第64-69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69-72页 |
第五章 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高边坡加固技术研究 | 第72-93页 |
5.1 引言 | 第72页 |
5.2 改扩建路堑边坡加固防护技术 | 第72-74页 |
5.3 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高边坡加固技术研究 | 第74-91页 |
5.3.1 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高边坡防护治理原则和加固方案的确定 | 第74-81页 |
5.3.2 锚杆(锚索)+挂网客土喷播防护 | 第81-85页 |
5.3.3 高强微桩土工格室岩石边坡生态防护 | 第85-91页 |
5.4 改扩建工程路堑岩石边坡加固方案可行性研究 | 第91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91-93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93-95页 |
6.1 主要研究结论 | 第93-94页 |
6.2 展望 | 第94-95页 |
致谢 | 第95-9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96-100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100页 |
研究生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100页 |
研究生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 | 第10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