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7页 |
1.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缘起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.1 理论意义 | 第12页 |
1.2.2 现实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文献综述 | 第13-18页 |
1.3.1 概念廓清 | 第13-15页 |
1.3.2 文化变迁理论回顾 | 第15-18页 |
1.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| 第18-21页 |
1.4.1 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4.2 研究方法 | 第19-21页 |
2. 浦市“抬黑龙”民俗活动简介 | 第21-41页 |
2.1 浦市镇概况 | 第21-25页 |
2.1.1 浦市镇自然环境 | 第21-22页 |
2.1.2 浦市镇的历史沿革 | 第22-23页 |
2.1.3 浦市镇的族群分布 | 第23-24页 |
2.1.4 浦市古镇的文化资源 | 第24-25页 |
2.2 浦市地区黑龙庙的分布 | 第25-32页 |
2.2.1 “娘家”与“婆家”之说:浦溪黔王庙 | 第25-29页 |
2.2.2 “祖祠”与“神庙”的结合:白头溪黑神庙 | 第29-31页 |
2.2.3 其它黔王庙的分布 | 第31-32页 |
2.3 抬黑龙活动过程中的仪式 | 第32-41页 |
2.3.1 庙会中的仪式 | 第33-36页 |
2.3.2 游行过程中的仪式 | 第36-41页 |
3. 旅游开发背景下“抬黑龙”民俗活动的变迁 | 第41-53页 |
3.1 故事的变迁 | 第41-47页 |
3.1.1 浦市抬黑龙故事的起源 | 第41-42页 |
3.1.2 南霁云其人其事 | 第42-44页 |
3.1.3 沐英其人其事 | 第44-47页 |
3.2 祭祀仪式的变迁 | 第47-49页 |
3.2.1 部分祭祀活动消失 | 第47-48页 |
3.2.2 祭祀形式不断简化 | 第48-49页 |
3.3 祭祀主体的变迁 | 第49-50页 |
3.4 祭祀场域的变迁 | 第50-51页 |
3.5 价值评估的变迁 | 第51-53页 |
4.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文化变迁问题 | 第53-59页 |
4.1 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 | 第53-56页 |
4.1.1 民俗文化是旅游开发的基础 | 第53-54页 |
4.1.2 旅游开发为民俗文化变迁提供新动力 | 第54-55页 |
4.1.3 旅游开发带来文化变迁中的问题 | 第55-56页 |
4.2 旅游开发背景下的民俗文化保护 | 第56-59页 |
4.2.1 民俗文化保护的理念与主体 | 第56-57页 |
4.2.2 民俗文化保护的基本思路 | 第57-59页 |
结语 | 第59-6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0-63页 |
致谢 | 第63-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