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1 绪论 | 第12-23页 |
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 | 第12-14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2-14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4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4-20页 |
1.2.1 旅游业与城镇化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| 第14-15页 |
1.2.2 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| 第15-16页 |
1.2.3 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| 第16-18页 |
1.2.4 旅游业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 | 第18-19页 |
1.2.5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| 第19-20页 |
1.3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20-22页 |
1.3.1 研究内容 | 第20页 |
1.3.2 技术框架 | 第20-21页 |
1.3.3 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4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22-23页 |
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| 第23-27页 |
2.1 系统 | 第23页 |
2.2 耦合与耦合协调度 | 第23-24页 |
2.3 产业生态化理论 | 第24-25页 |
2.4 城镇化动力机制理论 | 第25页 |
2.5 产业关联理论 | 第25-27页 |
3 中部六省旅游业—城镇化—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| 第27-47页 |
3.1 旅游业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发展机理分析 | 第27-29页 |
3.2 指标体系与数据来源 | 第29-31页 |
3.2.1 指标体系 | 第29页 |
3.2.2 数据来源 | 第29-31页 |
3.3 耦合协调度计算方法 | 第31-36页 |
3.3.1 指标赋权 | 第31-33页 |
3.3.2 综合评价法 | 第33-34页 |
3.3.3 耦合协调度模型 | 第34-36页 |
3.4 旅游业—城镇化—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状况评价 | 第36-40页 |
3.4.1 旅游业子系统发展状况评价 | 第36-37页 |
3.4.2 城镇化子系统发展状况评价 | 第37-39页 |
3.4.3 生态环境子系统发展状况评价 | 第39-40页 |
3.5 旅游业—城镇化—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实证分析 | 第40-47页 |
3.5.1 旅游业—城镇化—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时空分异特征研究 | 第40-41页 |
3.5.2 旅游业—城镇化—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类型分析 | 第41-47页 |
4 结论与建议 | 第47-54页 |
4.1 结论 | 第47-48页 |
4.2 建议 | 第48-52页 |
4.2.1 着手改善生态环境 | 第48-49页 |
4.2.2 合理开发旅游资源 | 第49-50页 |
4.2.3 提升城镇化建设的质量与内涵 | 第50-52页 |
4.2.4 增强旅游业发展、城镇化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融合度 | 第52页 |
4.3 不足之处与展望 | 第52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59-60页 |
致谢 | 第60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