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绪论 | 第9-16页 |
一、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二、研究现状 | 第10-13页 |
三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3-14页 |
(一)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(二) 研究方法 | 第14页 |
四、创新之处与不足 | 第14-16页 |
第一章 李季谷历史教育思想形成的影响因素 | 第16-25页 |
第一节 李季谷生平与历史教育实践 | 第16-18页 |
第二节 李季谷历史教育思想形成的社会环境与思想渊源 | 第18-25页 |
一、政治因素:民族至上与国家至上的政治信念 | 第18-21页 |
二、社会因素:历史乃民族复兴运动的利器 | 第21-22页 |
三、文化因素:教育救国思潮的传播主流 | 第22-23页 |
四、个人因素:西方教育思潮的思想渊源 | 第23-25页 |
第二章 李季谷历史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| 第25-38页 |
第一节 李季谷论历史教育功能 | 第25-27页 |
一、历史的特性决定了历史教育的功能 | 第25-26页 |
二、历史教育对于人生的重要性 | 第26页 |
三、历史教育之于民族、国家的重要性 | 第26-27页 |
第二节 李季谷论历史教材 | 第27-30页 |
一、历史教材编写的原则 | 第28-29页 |
二、民族危机下的历史教材编写 | 第29-30页 |
第三节 李季谷论历史教学方法 | 第30-33页 |
一、以人物教学来激发学生兴趣 | 第31-32页 |
二、注重历史的时序性与因果联系 | 第32-33页 |
第四节 李季谷论历史学习方法 | 第33-38页 |
一、分清一般性学习与专门性学习 | 第33-34页 |
二、抓住历史的重点 | 第34-35页 |
三、勤做读书笔记 | 第35-38页 |
第三章 李季谷历史教育思想的评价 | 第38-42页 |
第一节 李季谷历史教育思想的价值 | 第38-40页 |
一、历史学家成为爱国教育的传播者 | 第38-39页 |
二、对当代历史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| 第39-40页 |
第二节 李季谷历史教育思想的再探讨 | 第40-42页 |
结语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致谢 | 第47-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