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1页 |
1.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研究目的 | 第12页 |
1.1.3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8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1.2.3 国内外研究评述 | 第17-18页 |
1.3 论文研究内容和方法 | 第18-21页 |
1.3.1 论文研究内容 | 第18-19页 |
1.3.2 论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| 第19-21页 |
第2章 盈余管理类型与识别及企业绩效的组成 | 第21-30页 |
2.1 盈余管理的类型 | 第21-24页 |
2.1.1 应计盈余管理 | 第21-22页 |
2.1.2 真实盈余管理 | 第22页 |
2.1.3 应计盈余管理与真实盈余管理的关系 | 第22-24页 |
2.2 企业应计盈余管理的识别 | 第24-26页 |
2.2.1 应计盈余管理的识别模型与比较 | 第24-26页 |
2.2.2 本文应计盈余管理识别模型的选择 | 第26页 |
2.3 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识别 | 第26-28页 |
2.3.1 真实盈余管理的识别模型与比较 | 第26-27页 |
2.3.2 本文真实盈余管理识别模型的选择 | 第27-28页 |
2.4 企业绩效的内涵与组成 | 第28-29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3章 AEM与REM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与比较分析 | 第30-45页 |
3.1 企业业绩的内涵与度量 | 第30-31页 |
3.2 研究假设 | 第31-33页 |
3.2.1 应计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研究假设 | 第31-32页 |
3.2.2 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影响的研究假设 | 第32-33页 |
3.3 实证研究设计 | 第33-36页 |
3.3.1 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影响分析模型 | 第33-34页 |
3.3.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| 第34-36页 |
3.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| 第36-41页 |
3.4.1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| 第36页 |
3.4.2 相关性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4.3 应计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回归结果 | 第37-40页 |
3.4.4 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影响的回归结果 | 第40页 |
3.4.5 稳健性检验 | 第40-41页 |
3.5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比较分析 | 第41-44页 |
3.5.1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影响企业短期业绩的比较分析 | 第41-42页 |
3.5.2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影响企业长期业绩的比较分析 | 第42-44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4章 AEM与REM对投资效率的影响与比较分析 | 第45-63页 |
4.1 投资效率及其度量 | 第45-47页 |
4.1.1 投资效率的定义 | 第45页 |
4.1.2 投资效率的度量 | 第45-47页 |
4.2 研究假设 | 第47-50页 |
4.2.1 盈余管理与企业投资效率关系的研究假设 | 第47-48页 |
4.2.2 应计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假设 | 第48-49页 |
4.2.3 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研究假设 | 第49-50页 |
4.3 实证研究设计 | 第50-53页 |
4.3.1 盈余管理对投资效率影响的分析模型 | 第50-52页 |
4.3.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| 第52-53页 |
4.4 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| 第53-59页 |
4.4.1 描述性统计与分析 | 第53-54页 |
4.4.2 相关性分析 | 第54页 |
4.4.3 盈余管理与非效率投资回归结果 | 第54-57页 |
4.4.4 应计盈余管理与非效率投资回归结果 | 第57-58页 |
4.4.5 真实盈余管理与非效率投资回归结果 | 第58-59页 |
4.4.6 稳健性检验 | 第59页 |
4.5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对企业投资效率影响的比较分析 | 第59-62页 |
4.5.1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造成企业投资过度的比较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5.2 应计与真实盈余管理造成企业投资不足的比较分析 | 第61-6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62-63页 |
第5章 改善企业经营绩效的对策 | 第63-68页 |
5.1 针对应计盈余管理的对策 | 第63-64页 |
5.1.1 确定正确的应计盈余管理目的 | 第63页 |
5.1.2 准确评估应计盈余管理对短期经营绩效的影响 | 第63-64页 |
5.2 针对真实盈余管理的对策 | 第64-65页 |
5.2.1 审慎采用真实盈余管理手段 | 第64-65页 |
5.2.2 正确处理短期会计盈余披露与长期投资效率的关系 | 第65页 |
5.3 抑制过度盈余管理的对策 | 第65-68页 |
5.3.1 加强公司治理与完善会计信息披露体系 | 第65-66页 |
5.3.2 完善社会监管机制 | 第66-68页 |
结论 | 第68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73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73-74页 |
致谢 | 第7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