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12-16页 |
Abstract | 第16-20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21-29页 |
1 昆虫神经肽及其受体 | 第21-23页 |
1.1 昆虫神经肽 | 第21页 |
1.2 G蛋白偶联受体 | 第21-23页 |
2 ETH信号传递系统的研究进展 | 第23-25页 |
3 学位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| 第25-26页 |
技术路线 | 第26-29页 |
第二章 基于骨化结构对幼虫龄期的划分 | 第29-41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29-30页 |
1.1 供试昆虫 | 第29页 |
1.2 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29-30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30-33页 |
2.1 桔小实蝇幼虫的收集和测量 | 第30页 |
2.2 数据分析 | 第30-33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3-38页 |
3.1 桔小实蝇幼虫龄期划分标准的确定 | 第33-36页 |
3.2 桔小实蝇各龄幼虫的形态 | 第36-38页 |
4 小结 | 第38-39页 |
本章讨论 | 第39-41页 |
第三章 ETH信号传递系统的注释、克隆及鉴定 | 第41-60页 |
第一节 双翅目昆虫ETH前体基因的注释 | 第41-4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1-42页 |
1.1 数据库 | 第41页 |
1.2 ETH神经肽前体基因的鉴定 | 第41-42页 |
1.3 ETH神经肽前体基因结构的注释和成熟肽序列分析 | 第42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42-45页 |
3 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二节 ETH信号传递系统的克隆及鉴定 | 第46-58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46-51页 |
1.1 供试昆虫 | 第46页 |
1.2 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46-47页 |
1.3 总RNA提取、去除基因组DNA和cDNA的合成 | 第47-48页 |
1.4 PCR反应及克隆与测序 | 第48-49页 |
1.5 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 | 第49页 |
1.6 异源表达 | 第49-50页 |
1.7 钙离子流动测定 | 第50-51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51-57页 |
2.1 桔小实蝇ETH及其受体基因的序列及系统发育分析 | 第51-57页 |
2.2 内源性配体对BdETHR-A和BdETHR-B的活性测定 | 第57页 |
3 小结 | 第57-58页 |
本章讨论 | 第58-60页 |
第四章 ETH信号传递系统在桔小实蝇幼虫蜕皮的功能研究 | 第60-76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60-66页 |
1.1 供试昆虫 | 第60页 |
1.2 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60-62页 |
1.3 样品准备 | 第62页 |
1.4 总RNA提取、去除基因组DNA和cDNA的合成 | 第62页 |
1.5 实时定量PCR | 第62页 |
1.6 ETH亚细胞定位 | 第62-64页 |
1.7 RNAi | 第64-65页 |
1.8 统计分析 | 第65-66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66-72页 |
2.1 BdETH及其受体基因在幼虫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 | 第66-67页 |
2.2 桔小实蝇ETH在幼虫气管组织中的定位分析 | 第67-68页 |
2.3 干扰桔小实蝇ETH信号传递系统对幼虫-幼虫发育的影响 | 第68-72页 |
3 小结 | 第72-73页 |
本章讨论 | 第73-76页 |
第五章 ETH信号传递系统对桔小实蝇雌虫的生殖调控功能研究 | 第76-92页 |
1 材料与方法 | 第76-80页 |
1.1 供试昆虫 | 第76-77页 |
1.2 主要仪器和试剂 | 第77页 |
1.3 不同日龄雌成虫样品准备 | 第77-78页 |
1.4 桔小实蝇JHAMT的分子克隆和系统发育分析 | 第78页 |
1.5 实时荧光定量PCR | 第78页 |
1.6 原位杂交(FISH)和免疫组化(IHC) | 第78页 |
1.7 钙离子成像 | 第78页 |
1.8 虫体20E激素的注射 | 第78页 |
1.9 RNAi | 第78-79页 |
1.10 JHIII滴度测定 | 第79页 |
1.11 桔小实蝇生殖力的统计及挽救实验 | 第79-80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80-89页 |
2.1 BdETH、BdETHR-A和BdETHR-B在雌虫中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模式 | 第80-81页 |
2.2 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分析 | 第81页 |
2.3 钙离子成像定位 | 第81-83页 |
2.4 20E调控桔小实蝇雌成虫BdETH和BdETHR的表达 | 第83页 |
2.5 BdJHAMT的克隆、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| 第83-84页 |
2.6 干扰BdETH和BdETHR后对BdJHAMT和BdVg表达量的影响 | 第84-86页 |
2.7 干扰ETH信号传递系统导致雌成虫的生殖力下降 | 第86-89页 |
3 小结 | 第89-90页 |
本章讨论 | 第90-92页 |
第六章 ETH与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模拟研究 | 第92-102页 |
1 软件与方法 | 第93页 |
1.1 软件及运行环境 | 第93页 |
1.2 三维建模和docking分析方法 | 第93页 |
2 结果与分析 | 第93-99页 |
2.1 BdETH、BdETHR-A和BdETHR-B蛋白三维结构的建立 | 第93-94页 |
2.2 BdETH、BdETHR-A和BdETHR-B蛋白三维结构的优化 | 第94-96页 |
2.3 配体与受体BdETHR-A和BdETHR-B的分子对接分析 | 第96-99页 |
3 小结 | 第99-100页 |
本章讨论 | 第100-102页 |
第七章 主要结论、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| 第102-106页 |
1 主要结论 | 第102-104页 |
1.1 确定了龄期划分的最佳结构特征,实现了桔小实蝇幼虫分龄 | 第102页 |
1.2 完成了88个双翅目物种ETH神经肽前体基因的鉴定及注释 | 第102页 |
1.3 克隆及鉴定了桔小实蝇ETH信号传递系统 | 第102-103页 |
1.4 证实了ETH通过ETHR-A受体调控桔小实蝇幼虫-幼虫蜕皮 | 第103页 |
1.5 确定了ETH信号传递系统对桔小实蝇雌虫的生殖调控功能 | 第103页 |
1.6 分子模拟可视化了ETH和受体间的结合位点 | 第103-104页 |
2 创新点 | 第104页 |
3 研究展望 | 第104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20页 |
附录 | 第120-128页 |
博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课题情况 | 第128-130页 |
致谢 | 第130-13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