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科学基础理论论文--环境生物学论文--生态系统与污染生态学论文

青海湖湖盆区(共和)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关联度研究

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9-10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0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0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国外研究进展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内研究进展第12-14页
    1.4 研究不足与展望第14-16页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案第16-19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域概况第16页
    2.2 资料来源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遥感影像资料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气候变化资料第17页
    2.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2.4 技术路线图第18-19页
第三章 遥感影像的处理第19-29页
    3.1 遥感影像的预处理第19-20页
    3.2 沙漠化监测指标体系的建立第20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植被覆盖度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改进型土壤调整植被指数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地表反照率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地表温度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土壤湿度第22页
    3.3 沙漠化信息的提取第22-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研究区沙漠化分级分类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Landsat 8影像的沙漠化信息提取第23-24页
    3.4 分类结果和精度检验第24-29页
        3.4.1 分类结果第24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4.2 精度检验第27-29页
第四章 近29年共和县湖盆区土地沙漠化变化分析第29-43页
    4.1 沙漠化面积逐年变化特征第29-33页
    4.2 沙漠化土地代际变化特征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1987-1995年沙漠化土地演变特征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1995-2005年沙漠化土地演变特征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2005-2015年沙漠化土地演变特征第34-35页
    4.3 沙漠化土地空间变化特征第35-37页
    4.4 沙漠化面积的突变检验分析第37-38页
    4.5 研究区与刚察、海晏的沙漠化对比第38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5.1 各区域沙漠化面积比重分析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5.2 各区域的不同沙漠化类型面积比重对比分析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5.3 各区域的不同沙漠化类型面积增量的对比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5.4 小结第41-43页
第五章 近56年共和县气候变化特征研究第43-55页
    5.1 数据与方法第43-45页
    5.2 气温变化特征第45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平均气温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最高气温第46-48页
    5.3 降水变化特征第48-49页
    5.4 湿度变化特征第49-50页
    5.5 日照变化特征第50-51页
    5.6 风速气候特征第51-53页
    5.7 多年风向特征第53页
    5.8 蒸发量变化特征第53-55页
第六章 研究区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空间上的相关性分析第55-62页
    6.1 空间相关性分析的方法与过程第55页
    6.2 研究区沙漠化空间特征分析第55-57页
    6.3 研究区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的空间相关性分析第57-62页
第七章 研究区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的线性相关性分析第62-75页
    7.1 资料准备与整理第62-65页
    7.2 研究区沙漠化与各气候变化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65-68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研究区沙漠化与各气候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65-67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研究区沙漠化与各气候变化指标的增量的相关性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7.3 研究区与刚察、海晏的关联度对比分析第68-75页
        7.3.1 青海湖区的沙漠化及关联性分析第68-70页
        7.3.2 研究区与刚察、海晏的关联度对比分析第70-73页
        7.3.3 三个区域沙漠化与气候变化的回归分析及对比第73-75页
第八章 研究区沙漠化与气候的总体关联性及沙漠化预测第75-82页
    8.1 沙漠化与气候的总体关联性第75-80页
        8.1.1 气候综合指标的建立第75-77页
        8.1.2 沙漠化与气候变化总体关联性分析第77-80页
    8.2 研究区各类型沙漠化面积的预测第80-82页
第九章 结论与讨论第82-85页
    9.1 结论第82-84页
    9.2 论文创新点第84页
    9.3 讨论第84-85页
参考文献第85-93页
作者简历第93-94页
致谢第94页

论文共9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不同加载方式的沥青路面模量研究
下一篇:高中语文唐宋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--以“苏教版”教材为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