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交通运输论文--公路运输论文--道路工程论文--路基、路面工程论文--路面工程论文--路面:按使用材料分论文--沥青路面论文

不同加载方式的沥青路面模量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一章 绪论第11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研究现状评价第16页
    1.3 主要研究内容第16-18页
    1.4 技术路线第18-19页
第二章 实体工程沥青路面结构与材料第19-29页
    2.1. 实体工程及试验路方案第19-20页
    2.2 试验路结构层材料第20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沥青混合料原材料及配合比第20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水泥稳定碎石原材料及配合比第24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级配碎石原材料及配合比第26-27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27-29页
第三章 沥青路面结构层材料模量室内试验第29-39页
    3.1 沥青混合料模量试验第29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试验第29-3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试验第31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沥青混合料直接拉伸试验第34-35页
    3.2 水泥稳定碎石单轴压缩试验第35-36页
    3.3 级配碎石抗压回弹模量测试第36-37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37-39页
第四章 级配碎石层参数现场试验与分析第39-57页
    4.1 试验路段的现场刚度测试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贝克曼梁测定级配碎石层弯沉及回弹模量第39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承载板测定级配碎石层顶面当量回弹模量第39-40页
    4.2 级配碎石层承载板测试模量与弯沉反算模量之间的关系第40-42页
    4.3 荷载水平对级配碎石模量的影响第42-4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级配碎石结构模量反算第42-43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荷载水平对级配碎石结构模量的影响第43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荷载水平对级配碎石层顶面当量模量的影响第46-48页
    4.4 现场级配碎石层结构模量的灰关联度影响因素分析第48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现场级配碎石结构模量及影响因素数据采集第48-5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灰关联分析第50-55页
    4.5 本章小结第55-57页
第五章 沥青路面结构体系力学响应的计算分析第57-79页
    5.1 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沥青路面有限元模型第57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沥青路面在移动荷载作用下的有限元动力方程第57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有限元软件选择与简介第57-58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轮胎接地面积以及轴重的确定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移动荷载的实现第59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移动荷载作用下沥青路面的三维有限元模型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5.1.6 材料基本参数及模量组合第60-62页
    5.2 有限元计算结果分析第62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标准轴载下的应变响应分析第62-6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不同模量组合下的动态拉应变响应分析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不同模量组合下的静态拉应变响应分析第68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不同模量组合下的路表弯沉响应分析第69页
    5.3 考虑拉压模量差异的路面各结构层底动静态应变响应分析第69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拉压不同模量本构方程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有限元计算实现方法第71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拉压模量差异对静态应变和弯沉的影响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拉压模量差异对动态应变的影响第75-78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78-79页
第六章 沥青路面结构力学响应测试分析第79-93页
    6.1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布设第79-82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原理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现场布设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现场布设工艺第80-82页
    6.2 光纤光栅传感器现场数据采集第82-8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静载试验方案第82-84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静载试验结果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动载试验方案第8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动载试验结果分析第86-88页
    6.3 几种模量测试方法的比选及推荐第88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静载作用下的模量取值方法比选及推荐第88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动载作用下的模量取值方法比选及推荐第91-9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基于弯沉值对比的模量取值比选及推荐第92页
    6.4 本章小结第92-93页
结论与展望第93-95页
    主要结论第93页
    展望第93-95页
参考文献第95-99页
致谢第99-101页
附录第101页

论文共10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DIC技术的结构变形测量方法研究
下一篇:青海湖湖盆区(共和)沙漠化与气候变化关联度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