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中国政治论文--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--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--生活、居住、交通论文

西安市“四社联动”服务项目运行研究--以“智慧老人之家”项目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10-2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0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的目的、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第12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关于四社联动的研究第13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关于社会服务项目的研究第16-20页
    1.4 概念界定第20-21页
    1.5 理论基础第21-22页
    1.6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6.1 研究方法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1.6.2 研究思路第22-23页
    1.7 创新点与难点第23-26页
第二章 社会服务项目基本情况第26-34页
    2.1 “四社”参与“智慧老人之家”项目概况第26-27页
    2.2 社区概况第27页
    2.3 社会组织概况第27-28页
    2.4 社会工作者基本情况第28-29页
    2.5 社区志愿者基本情况第29-30页
    2.6 服务对象基本情况第30-34页
第三章 “智慧老人之家”项目实施过程第34-64页
    3.1 启动(前期)第34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立项第34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计划第37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培训第39-40页
    3.2 实施(中期)第40-5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项目团队第40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项目沟通第44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项目财务第48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项目进度第52-5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项目变更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6 项目监督第55-58页
    3.3 收尾(后期)第58-6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档案管理与项目宣传第5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评估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总结与表彰第61-64页
第四章 四社之间的联动关系第64-72页
    4.1 四社的角色与功能第64-6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团体层面:从中观角度提供看待合作方式的视角第64-65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个体层面:从微观角度提供看待协作方式的视角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团体与个体之间:中观与微观衔接的互动视角第66-67页
    4.2 四社联动的表现第67-6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社会组织与社区在社会工作者角色上的联动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社会组织与社区在社区志愿者角色上的联动第6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社会工作者与社区志愿者在社区场域的联动第67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社会工作者和社区志愿者在社会组织场域的联动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5 “四社”在社会服务项目中的整体性联动第68-69页
    4.3 关系类型分析第69-72页
第五章 四社联动参与社会服务项目相关讨论第72-84页
    5.1 经验总结第72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政策相对有序完整第72-73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社会组织的项目责任明确第73-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项目资金监管透明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4 项目程序理性完整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5 作为个体的“两社”任务目标导向清晰第75页
    5.2 问题与不足讨论第75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社区能动性发挥不足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社会组织分工欠佳第76-7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社区志愿者主体性缺乏第77-7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四社联动关系本身有机团结不足第78-7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项目出资方延误资金拨付第79页
    5.3 对项目的社会工作专业反思第79-8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社会工作专业技巧在项目活动中的运用第79-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创新社区治理中社区的主体性意识第8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机构项目本身的持续性与社区子项目的持续性衔接第80-81页
    5.4 “四社联动”服务项目完善对策第81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机构在项目立项中计划的合理化第81-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行业营造社会服务项目开展环境的规范化第82页
        5.4.3 “四社联动”指导工作技巧的再改进第82-83页
        5.4.4 社区功能的再营造第83-84页
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4-86页
参考文献第86-90页
附录一第90-91页
附录二第91-92页
附录三第92-93页
附录四第93-94页
附录五第94-96页
致谢第96-97页

论文共9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黑龙江省“互联网+政务服务”问题与对策研究
下一篇:浙江省经济技术开发区土地资源利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研究